马桥镇白衣村“文艺达人”吴建芬:组建大妈舞龙队

08.03.2017  00:03

图为吴建芬(右图)及喜尔乐舞龙队。蔡俊杰摄

 

日前,在我市生祠镇举办的首届舞龙邀请赛上,来自马桥镇白衣村的喜尔乐舞龙队第一个登台亮相,10多位平均年龄近七旬的大妈们将喜庆的长龙闪转腾挪,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叫好。这支舞龙队的“龙头老大”正是白衣村的文艺达人,73岁的舞龙队队长吴建芬。

 

能歌善舞

 

成公社“大明星

 

吴建芬打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十几岁时,她和大家一起干农活,常喜欢哼上两首革命歌曲,缓解劳动的疲劳。她的文艺才能被大队干部看在眼里,她因此经常代表娘家所在地横河大队宣传队参加文艺演出。一来二去,吴建芬也成了当时马桥公社的“大明星”。在公社挑选文艺骨干组建文艺队时,吴建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公社文艺队的一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乡村文艺活动比较红火的年代。吴建芬作为主力,参与排练了《逛新城》《时代颂歌》等歌舞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每年,她都会参加当时靖江县的文艺汇演,并多次获奖。文艺队还经常到马桥镇各个大队巡演,吴建芬一时风光无限。

 

改革开放后,吴建芬当上了白衣村妇联主任。虽然村务工作繁忙,但她始终热爱参与文艺活动。每逢马桥镇组织妇女活动时,她总会一展歌喉,活跃现场气氛。

 

人闲心不闲

 

发起组建舞龙队

 

2006年,吴建芬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临近的新市村舞龙爱好者夏宏昌成立了一支舞龙队,邀请她帮排练节目。有了吴建芬的指导,新市村的舞龙队建设得有模有样,但是没过多久,舞龙队解散了。

 

2008年,赋闲在家的吴建芬决定自己成立舞龙队。她找到当时的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村里的积极支持。很快,在村里出资支持下,音响设备、锣鼓乐器等准备到位。经过多方打听,吴建芬得知太仓有专门做道具龙的厂家。她打电话给在南京工作的女儿,让女儿利用假期开车陪自己到太仓采购道具龙。得到女儿的支持后,吴建芬买回了第一只舞龙道具。

 

道具、设备准备就绪后,她开始“招兵买马”。周边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知道后,纷纷报名,3天时间就有20多人报名参加。就这样,舞龙队正式成立,吴建芬给舞龙队起了个很喜气的名字——喜尔乐舞龙队。

 

带领大妈舞龙队

 

越舞越年轻

 

人员、道具都准备好后,吴建芬开始组织排练,她将20多人分工为舞龙队员、鼓手、锣手等,每个人各司其职。

 

吴建芬置办的舞龙道具共9节,9人操作龙身,1人舞动彩球。刚开始排练时,龙身总是往一边倒。为了能够统一协调,吴建芬提出,由她自己操纵龙尾,这样可以控制整体节奏,虽然摆龙尾对体力要求很高,但是她乐在其中。

 

如今,舞龙队将每周三固定为排练日,每次排练,队员都积极参与,没有一个人请假。一个月后,队员们渐渐地进入状态,10个舞龙队员实现了步调一致。

 

排练过程中,吴建芬自创了很多动作,把龙高高举起称为“天龙”,把龙放低称为“地龙”,龙头从龙身下面穿过称为“穿龙门”……舞龙队中的退休教师何建,爱好写作,他经常创作一些诗词,在舞龙表演结束后朗诵,很有气势。经过不断磨合,舞龙队的表演日趋成熟。吴建芬开始带大家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市文艺节、春节舞龙活动等都有了“喜尔乐”的身影。

 

近年来,吴建芬又出资万余元添置了两条道具龙,还置办了道具狮、舞蹈服装、各种锣鼓等。现在舞龙队员固定有1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5岁,年纪最轻的53岁,60多岁的人是主力队员。吴建芬说:“虽然队员们岁数都不轻,但是精神劲不输年轻人,舞龙还让我们精气神越来越好了!

 

新的村委会大楼即将投用,到时候大家排练场地条件会更加好。”马桥镇白衣中心村党委书记何明仁告诉记者,村委会门前有大广场,还有老年活动中心,到时候舞龙队员们可以尽情地排练,为老百姓表演更多精彩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