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力量来自哪里

09.12.2014  13:25

作家队伍:里外高低各不同。文/任大戈 漫画/王凤桐

选自《文学自由谈》杂志2013年第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号召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筋骨”是指作品的思想立场,“道德”是指作品的价值追求,“温度”是指作品的情感蕴含。三者相加,就是文艺的力量。

那么,文艺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火热的社会实践,来自伟大的人民群众,来自深厚的文化情怀。

伟大的实践为文艺提供强大的生命力

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实践是作品的立足之基。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无一不是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时势变局的写照。但丁的《神曲》因见证封建中世纪终结、现代资本主义开端时期新旧思想的激烈斗争成为不朽之作。曹雪芹的《红楼梦》因刻画日趋没落的封建家族里众多人物的命运而成为旷世名著。人类的发展史、民族的苦难史、国家的奋斗史、社会的兴衰史、政党的成长史,都是伟大作品的原材料。没有饥寒交迫,就不会有《国际歌》的深沉、有力。没有山河破碎,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激越。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适逢文艺工作者抒写情怀、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提炼出一个个鲜红的主题,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锻造出一曲曲恢宏旋律,气象万千的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翻开一页页更新的篇章。伟大事业催生文艺力作,伟大梦想呼唤不朽高峰。从在凄风苦雨中探索的救国梦到为成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建国梦,从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历代中华儿女的追梦圆梦历程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改天换地的事件、惊天动地的故事,薪火相传的思想、浴火重生的精神,组成卷帙浩繁的“中国故事”。今天,文艺当立足大时代、大背景、大视野、大目标、大情怀,气势磅礴地呈现中华儿女正在共同书写的壮丽史诗“中国梦”。

斑斓的历史、火热的生活、多彩的社会、伟大的事业,是文艺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