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保护 “民国文献保护计划”江苏站启动

16.04.2015  18:10

  15日上午,“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宣传推广活动项目江苏站活动启动仪式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培训班开幕式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来自国家图书馆相关方面专家及全省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业务骨干一百多人,参加了活动。

  据南图历史文献部祁刚主任介绍,民国时期文献涵盖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还包括海报、老照片、电影、唱片以及非正式出版的日记、传单、商业契约和票据等。据初步估算,国内民国时期文献数量超过了存世的古籍总量,它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藏书机构。经初步调查,我省各地馆藏民国文献大约在200多万册件,其中南图占有很大比重,达70多万册,在全国名列前茅。祁刚认为,由于民国文献的分类难题,分布不明,保存现状不详,因此究竟我省有多少民国文献保存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为何要举办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培训活动,祁刚告诉记者,民国时期文献是传统与现代,西学东渐的转型期,过去对此不够重视,保护措施也没有跟上,许多文献无法利用,“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已经不能或难以提供阅览,有的已经完全失去机械强度,一触即破,濒于毁灭。”祁刚分析,造成民国文献濒于毁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民国文献纸张及书籍生产工艺特质。民国时期是由手工造纸向机械造纸发展的初级时期,造纸材料混杂,机械造纸制浆工艺落后,文献纸张酸性强,质量差,保存期短。因此,民国文献如何保护,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此次,南图在一楼展厅举办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展”,展出一周。一场面向大众读者的讲座“话说民国档案”,将于19日上午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主讲,地点在南图多功能厅,讲座将介绍民国档案的源流、概况,读者不妨去听一听。 蔡 震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