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和旅游文明,不只差一盘虾

06.10.2015  11:16

  新华报业网讯 38元一份的大虾,结账时却变成38元一只,昨天发生在青岛的这起风波,在充斥着“游客不文明黑镜头”的长假新闻里非常出挑。媒体呼吁无数次的文明旅游,在尚未发育完全的旅游文明面前,是那么无力。

  文明旅游和旅游文明,这不是玩文字游戏。不信,我们就从一个故事说起。

  民国初年,四川到陕西的川陕大道商旅众多,但在广汉路段却出现大股土匪,于是商人纷纷绕道,川陕大道就此冷落下来。没有了经济收入的各路山大王,竟然举行会议组成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路段,统一对商人收取“买路钱”。

  所谓“买路钱”,就是无论商旅从哪里进入广汉段,收钱者必须开出收据,商人凭收据可畅行无阻。其他人不仅不得重复收费,还必须提供保护。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似乎是“双赢”的方案。很快,川陕公路修复了繁荣。

  这帮土匪都懂的故事告诉我们,文明来自野蛮并会改造野蛮。

  所谓文明,当然并不能再如100多年前的土匪一般圈钱,而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客客气气地收钱,让花钱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是法制社会下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青岛的这家饭店,宁愿扯下文明选择野蛮?深层次的答案是:我们在建设旅游文明上做得不够。

  就在昨天,新华社曝光了部分景区出现“园中园”门票和动辄上百元的景区交通费等“捆绑性消费”。

  再回到“天价大虾”事件,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细节是:游客报警后相关部门前来只是调解,游客最终还是付了不少钱。截至昨晚,我们尚未听到青岛当地物价部门的表态。

  所谓旅游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做好“文明出游”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还需要商家、景区的自觉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监督。

  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景区野蛮涨价,商家野蛮宰客,游客野蛮损坏公物的“旅游蛮族”。这盘1520元的虾,正是我们自我改造的契机。

  扬子晚报评论员 石小磊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