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共同建设一个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15.12.2014  16:43

 

全国文明城市,靖江渴望已久的梦。如今,梦想越来越近。

 

从2004年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到今年被确定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靖江的创建路已走过十个年头,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不断融合提升,文明之花在马洲大地绽放得越发绚烂。

 

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2004年,靖江文明创建的元年。

 

那是一次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断头路打通了,道路变宽阔了,公厕升级改造了,老旧小区环境脱胎换骨了……2005年底,靖江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城市”。消息传来,全市上下振奋。

 

追求完美的靖江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自我加压,提高标准,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以创建促发展惠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感。靖江开始蜕变,一年比一年美丽。在每三年评比一次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靖江三次蝉联。

 

为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工作,以专项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文明,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夯实基础。一场为百姓谋福祉的创建接力如火如荼。

 

十年间,围绕群众对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的“不满意”之处,市委、市政府一件件抓落实,使城市文明建设与满足群众需要形成“共振”。曾经杂草丛生、河水发臭的“城中村”,现在已是绿草如茵、碧水涟涟,昔日坑洼不平的背街小巷早已平坦整洁,阻碍行路难的占道经营现象逐年减少,如今道路秩序井然……一项项民生工程相继出成效,市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一次全民参与的文明之旅

 

以前骥西新村周边环境脏乱,附近的长田岸河臭味熏天,现在大变样了,门口新建了道路,装上了路灯,长田岸河疏浚驳砌了,附近还新建了西郊公园。”家住骥西新村一区的张永年说起生活环境的改变,感慨万千。他坦言:“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行为不自觉地受到约束,再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都是装袋入箱。

 

创建改变着环境,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城市的内涵在创建中不断得以提升。闯红灯的陋习已改变,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公共场所排队等候已蔚然成风。每一位市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出租车司机成立了“爱心车队”,开展关爱老人、服务高考等志愿服务;179志愿者协会每星期定期开展敬老、环保等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培养社会公益意识;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通过大人带领孩子一起做公益的方式,向孩子和社会传播公益文明;靖城街道万名志愿者进社区,查纠不文明行为,查看创建中楼道区域的卫生,帮助社区居委干部及时查漏补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约5万人,树起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标杆……

 

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城市文明的奠基者,只有从“”做起,城市的文明之光才能绚丽夺目。广大市民把创建视为分内事,从细节做起,以自己所在群体的“文明小气候”带动全社会的“文明大气候”。

 

一个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

 

重点实施城东大道、城西大道、新洲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全市“三横十四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农村通村道路硬质化率达100%。

 

全面改造城区无物管老旧小区,刷新外墙,维修楼道门窗、楼梯扶手等,平整路面、修补路灯,增设垃圾桶。

 

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清淤、筑坝、绿化河道12条,新建雨污水管道110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3%,河道通畅,水清岸绿,生态平衡。

 

3年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资金20多亿元,新增公园绿地50公顷,在老城区、滨江新城、城北园区、城南园区规划建设了15个小游园。

 

清洁农村河流,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河道、道路、村庄、绿化“四位一体”综合管护新模式,近3年疏浚农村1718条河道,“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农村河道风貌已显现。

 

……

 

十年创建,一项项工程让靖江华丽转身:建成区面积由17.5平方公里扩大到33.62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5.6%提高到41.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4平方米扩大到9.36平方米,全市单位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

 

环境变美了,人的心灵也美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就是文明了。后来,更多的是做一些内化于心的事情,比如八礼四仪的养成,好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靖城街道小关庙社区党总支书记唐利萍说,创建抬高了人们的眼界,丰盈了人们的内心,现在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居民就会主动上前劝说。

 

文明城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马洲大地将继续书写文明新高度,让人们拥有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