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揭评选过程:欲问鼎,至少两次进"决赛"

03.11.2014  09:19

  新华报业网讯 2日,“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5人评委之一贺拉斯·恩格道尔亮相开幕式,解密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鼎”之旅。

  贺拉斯·恩格道尔笑称,诺奖已经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从每年2月1日开始,来自全世界的上千封提名信纷至沓来,经过评委会资格确认,有200个名单进入初选,瑞典文学院5位院士组成的评委会,根据各种判断淘汰大部分候选人,到4月提出一份压缩到20个人的“半长名单”,再次报文学院审批。最后,评委会在5月底提出“决选名单”,将候选人缩小为5人的“短名单”。

  从6月开始,瑞典文学院全体18名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并撰写出厚厚的报告,而这份报告需要50年之后才能够解密,贺拉斯·恩格道尔戏称为“一份未来的论文”。贺拉斯·恩格道尔透露,在“短名单”上出现的新名字,中奖可能性为0,诺奖终极问鼎者至少要在“短名单”上出现两次。“比方说,我有好几个夏天都在阅读莫言的作品。”但“熟面孔”与最终入选又是两回事。“诺奖没有所谓的排队名单,今年没有入选的作家,第二年将会从0开始。

  除了莫言,还有哪些中国作家进入过候选名单呢?贺拉斯·恩格道尔说,由于名单属于绝密,所以不能说出具体作家名字,“我只能说,我读过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也有自己喜欢的中国作家。

  按照惯例,诺奖评委会会在名单公布前的半小时,打电话通知诺奖得主。“从来没有两个人获知喜讯时候的反应是一样的。”贺拉斯·恩格道尔说,“2000年诺奖得主高行健得知获奖时一下子沉默了,过了好久才表示感谢;2001年得主维苏奈保尔的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以为有人在愚弄他;2004年的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决不能去你们那儿拿奖,我有社交恐惧症啊!” (杨频萍)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