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国际交流会近日在锡闭幕

04.07.2015  16:21

  文化遗产工作经验国际交流会近日在锡闭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日本、斯洛文尼亚等国的专家学者为无锡申遗支招。会上,惠山祠堂群由“祖先崇拜——宗族组织——家国同构——社会教化——东方价值体系”的提法,对遗产核心价值的提炼与阐述,在原本“宗族血亲”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建筑本体:祠堂群有世遗风范“我之前曾去过平遥古城,参观惠山古镇后,感到两个地方文化特性截然不同。祠堂群让人看了很震撼,希望在今后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能看到她的名字。”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市博物馆馆长瓦伦蒂娜·贝福·瓦尔不吝对祠堂群的喜爱之情。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文化遗产保存学教授内佐斗司对吴文化很有研究,连称吴地文化与日本文化相通,自己虽不是世遗评审专家,但实地看过惠山祠堂群后,觉得祠堂群的文化价值很高,值得好好保护。以他个人的眼光来看,应该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仅从建筑本身来说,118座祠堂群密集分布在惠山古镇,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文化景观非常神奇,有世遗风范。

  文化内涵:见证东方价值体系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在惠山祠堂群申遗过程中不时“点拨”无锡。交流会上,陈同滨的“祖先崇拜——宗族组织——家国同构——社会教化的演变,形成东方价值体系”的提法,对祠堂群文化内涵的阐述更为清晰明了。

  “惠山祠堂群特色鲜明,中国很多祠堂,大多散落在农村中,但集中聚集在惠山古镇的祠堂群,完全是新的不同形态,是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转接时出现的现象,这与无锡独特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陈同滨在PPT中,现场展示了从古至今关于此地区的绘画、测绘图、示意图,指出惠山祠堂群虽以家族宗祠为主,名人祠参杂其中,但却有“社会教化”的共同特征。

  她认为,这些特征揭示出以忠孝为主的东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核心传承至今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她说,建筑只是其中一环,很多家祠祭祖功能延续到现在,正是对原真性的有力说明。

  提升空间:活态呈现最是关键“突出显示惠山祠堂群与其它文化遗产不一样的文化属性,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保护好,也是申遗一大特色。”来自斯洛文尼亚、日本的专家学者,在看好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申遗的同时,也对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古镇整体设计很轻盈,百姓融入其中,但外国人对这些祠堂群的故事并不了解,不妨设一些醒目的标识,以世界语境讲述祠堂群的故事,不然外国人看不懂,其文化价值就打了折扣。”日本熊本市观光文化交流局文化振兴课副课长网田龙生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提升祠堂群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提出建议。他说,世遗可以激发一座城市的活力,即便申遗成功后,也不能将遗产束之高阁,要以全球化眼光来打造,巧用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宜居指数,造福子孙后代。 (单红)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