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百姓动起来乐起来“十分钟文化圈”覆盖城乡

20.01.2015  15:58

中国江苏网1月20日讯 岁末年初,传来喜讯:由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邗江区文体新局作为全省先进集体唯一代表领取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奖牌。

在这个每五年一届的文化系统政府最高奖评选中,邗江区还蝉联了“全国文化先进区”,获奖理由缘于“政府的文化自觉”,邗江区“十分钟文化圈”已覆盖城乡。

对此,邗江居民有着真切感受:走出家门不出十分钟就有文体活动场所,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让他们尽情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建阵地

十分钟文化圈”惠民乐民

每个星期六,家住美琪小区的张大爷总是早早吃完午饭,丢下饭碗就往邗江文化馆跑。“得早点去,不然门都挤不进去。”在这里,每周六下午都会有扬剧演出,无论扬剧名角,还是业余票友,都会收获戏迷们的喝彩。

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老年大学、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一个个文化场所,成为居民爱去、常去的地方。在乡镇,每个文化站都拥有10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场所,功能完备,器材丰富。在村部,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村(社区)全部建有文化室、图书室、共享工程服务点和文化广场。

2008年,邗江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解决基础民生后,如何关注百姓精神层面的需求,成为邗江的新目标。

建好百姓的阵地,是邗江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走的第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阵地’的最终目标。”邗江区文体新局局长何云峰说,“作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邗江群众文化的宗旨就是建好百姓设施、讲好百姓故事、搞好百姓活动、带好百姓队伍。”经过数年持续建设,如今邗江建成了“十分钟文化圈”,辖区内14个镇、街道和133个村(社区)的公共文化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资源。

促平均

城乡居民享受同样文化资源

双桥街道是邗江区的老街道,四季园、康乐等小区都在辖区内,这里有丰富的群众文化基础。然而,寸土寸金的老小区,一直挤不出空余的房子给居民开展文体活动。

文化的享受是人类最美的享受,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关素质提升与城市文明,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何云峰说,“双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与四季园内一家饭店协商,最终说服饭店让出1200平米的场所,双桥街道终于有了自己的文体中心。

邗江辖区大,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政府拨出专款补贴和奖励各级文体中心的新建和完善工作。”区文体新局副局长张天武介绍,镇、街道级每新建一个文化站,区财政奖补20万元;村、社区级每新建一个农家书屋,奖励5000元,新建文体健身广场奖励1万元。区政府每年除了专门设置100万元文化基金外,区政府、镇政府还各自以每村(社区)2000元的资金,扶持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

方巷镇花城村自费建设的农民大礼堂,为村民定期送去扬剧、扬州评话等演出;曾经落后的杨庙赵庄村率先建设超过5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

补贴、奖励和星级文体中心创建评比激励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了邗江城乡居民享受到同样的文化资源。

树品牌

多项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其中

近年来,邗江的文化活动实现了品牌化、体系化、常态化,重点打造了中国瓜州音乐节、春江花月夜、相聚来鹤台、百团舞邗江、书香醉邗城等品牌项目。本着“让文化成果真正惠泽于民”的理念,在基本解决网络覆盖、设施布局等问题后,邗江区正着眼于转型、整合、创新和提升,推动公共文化进入社会化、体验式、参与型的新阶段,群众真正成为了各项活动的主体、主人、主角。

今年65岁的黄大妈是来鹤台广场舞团队的一员,只要区里举办比赛,她总是第一个报名,每天健身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人也跟着年轻起来。“以前我们就是自己跳着玩,现在活动这么多,我们也想展示一下,给家里孩子看看,妈妈还没老。

瓜洲春节踩街活动、杨寿“二月二”农民艺术节、方巷渔文化节等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每年都吸引大量镇村居民观看,“这些接地气的活动,弘扬了草根文化、守住了乡愁,广受欢迎。”邗江区文体新局副局长张天武说。

通讯员 韩萱 本报记者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