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苑文化]刘丹丹:我为社会做些什么

21.04.2016  11:16

  我到底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有人会质疑,城市那么大,社会那么纷繁复杂,一个小小的“”又能发挥多大的功效呢。其实不然,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与他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城市的风貌。

  扬州,这个我生活了不到五年的城市,她安逸宁静、温柔如水的性情已深入我心,使我充满了归属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美誉的扬州小城,像极了南方温柔如水的姑娘,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作为一名新扬州人,我内心满载自豪和荣耀,这个全国卫生城市、联合国宜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拥有瘦西湖动人的自然美景,拥有个园、何园承载历史的建筑,在这里更能品尝到地道的淮扬菜,富春、五亭包子、牛皮糖、三把刀更是名扬内外,可谓是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然而,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不能只是无尽止的索取城市带给我们的便利和资源,更要懂得付出和呵护她,只为这座小城依旧美好如初。要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强社会的安定感,就要求每个市民提升个人素养,做文明人。作为一名扬州市民,我能做的就是心存爱心,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的一言一行注意起,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每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点点滴滴做起,每个人前进一小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首先,宽容与礼让。说到礼让,我想起 “三先”,先慢、先让、先停,绝对不可抢行争路,互不先让,以致形成僵持局面。礼让,是为了让开危险,有时也可避免矛盾、冲突,让双方关系融洽、和睦,免除不必要的麻烦。当前车与人的矛盾突出,汽车抢道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占道事故多发,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现象层出不穷。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多一份容忍,多一份理解,不再斤斤计较,遵守交通秩序,那我们的城市会显得更加文明与和谐。曾到杭州游玩,机动车遇到斑马线总会自觉减速慢行,事后了解到一方面是司机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浙江省出台文件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规定,将处以100元罚款,并一次记3分,有了强制性规定对规范公民行为多了层保证,这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其次,帮扶与捐赠。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物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加快,尤其是我们年轻人,一年新,二年旧,三年压箱垫底进冷宫的现象十分普遍,旧衣物被“抛弃”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是一种污染。无意间我知晓扬州市区不少小区开展“旧衣回收”绿色公益活动,文明办青年志愿者会派专人对衣物进行开箱收集,并将符合条件的衣物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慈善机构捐赠至贫困偏远地区,便将自己闲置的衣物整理出来捐献出去,既为衣柜“解压”,还可以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可谓是一举两得。参加类似的公益活动,有助于我们共同打造“环保、温馨、和谐“的家园。 再次,环保与节约。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扬州,即便是风景秀美,人杰地灵,也存在空气质量差、河水污染、绿化被践踏、垃圾横飞等现象。柴静的《苍穹之下》雾霾新闻调查视频在主流视频网站疯狂转播,激活了人们对空气污染严重性神经,有人从中看到了十面“霾伏”、有人看到了大爱无疆,有人看到了责任操守,有人看到了政府缺位。对于我而言,无论出发点如何,柴静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中国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我也被深深的震撼到。无法想象,在江南秀美的扬州城出门也要带口罩,仰望天空不再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朵朵。空气污染只是一方面,还有水、固体垃圾污染等。作为扬州市民,我们能做的也许是绿色出行少开车,也许是节约用水循环利用,也许是爱护花草保护绿化,也许是自备袋子少扔垃圾。坚持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摒弃不文明行为,也许我们城市的天空多一丝蓝,河水多一点绿,生活多一些美。

  最后,自律与严明。我是一名扬州市民,同时也是一名检察机关干警。作为一名基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要从一些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心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经住诱惑,耐住清贫,才能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我们要慎重对待交友,哪些人可以交,交往中哪些话可以讲,要把握好分寸。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始终以最严的标准,最高的要求加强自身管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严于律己,自觉维护好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不断增强公正廉洁的执法氛围,为法治扬州、平安扬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刘丹丹 系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