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整治生态修复 市区河道甩掉“黑臭帽”

28.10.2015  19:09

  景观浮岛上种植美人蕉、再力花等鲜艳的挺水植物,净化浮岛上种植寒伞草、圆币草等吸污能力强的浮水植物,连云港东盐河朝阳东路桥至建设东路桥段3月实施的生态浮岛试验工程,如今生机勃勃。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幸福十大工程百件实事的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顺利进入收官阶段,让包括东盐河在内的市区主要河道顺利摘掉了“黑臭帽”,清水绕城的诗意栖居渐行渐近。

  还在2013年,省政府宣布用3年时间完成300条河道整治,让全省城区河道告别黑臭。其时,港城共有市区西盐河、排淡河在内的8条市县城市河道上了“黑榜”。在全省全面完成黑臭河道整治进入倒计时的大背景下,抛开尚在紧张进行的灌云、灌南两县3条城市河道整治不论,港城率先用市区河道的碧波荡漾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对照市政府下发的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作为水利部门承担市区河道管护的第一主体,市区水工程管理处负责人坦言“压力山大”。据介绍,我市早在2013年就打起了“清水战役”,从山麓小塘坝整治到城市河道清淤,从河道持续保洁到引清流入城,水利部门一直在努力。在前两年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实施玉带河和东盐河综合整治、龙尾河与西盐河清淤的基础上,今年水利部门又投入200多万元,对西盐河新浦闸下游进行清淤,20天时间完成土方2万立方米、清理垃圾5000立方米。

  今年的亮点,还有在东盐河上的生态浮岛试验工程和市区河道换水模式的改变。0.5公里生态浮岛的首次亮相,有效实现了景观和改善水质的双赢。新建朝阳桥至苍梧桥河道8000平方米生态浮岛的复制推广计划,已经排上了水利部门的议事日程。而在外来污染短期内无法根治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确保市区河道四类水的标准,水利部门改过去的静态调水为现在的动态调水:东盐河每3天完成一次换水,西盐河每2天完成一次换水。针对龙尾河水质较差这一老大难问题,8月份以来,市水利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会商优化水源调度方案,通过全天候开启玉带河闸、玉龙泵站、龙尾闸、大浦闸,全面沟通了龙尾河、玉带河、西盐河,让龙尾河实现“流水不腐”,昔日的“龙须沟”变成清水走廊。

  黑臭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尽力防止劳而无功的反复现象,市政府的工作方案中强调了多部门协同作战。围绕市区主要河道污水截流整治,市城建部门今年正在进行的施工计划达1200万元,工程包括西盐河、东盐河、龙尾河、玉带河四个片区。“由于河流沿线老小区和饭店集中,长期以来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饭店的泔水直接排放到河里,导致河水经常发黑变臭。”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监代表吕志鹏表示,“污水截流主要是对排污管网进行改造,将以前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管道接入新管线,统一排入污水泵站进行处理,从源头上杜绝污水下河。整个工期在年内全部结束并交付使用”。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