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监督实现智能化管理 昆山市检察院“数据湖”精准捕获“漏网鱼”

10.11.2022  11:06

  从海量数据中锁定异常,发现类案监督线索,是检察机关开展诉源治理,能动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成立了大数据工作室,以用户需求主动探索、创新、优化数据产品,使数据监督融入社会治理,赋能新时代检察工作。

   从个案获取类案监督线索

  非法买卖营业执照极有可能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可能给犯罪分子提供洗钱渠道,转移来路不明的黑钱,从而逃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追踪打击。

  2022年6月,昆山市检察院从一份生效的刑事判决书中发现被告人顾某非法转卖的三份营业执照仍在正常经营中。根据调查情况,昆山市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核实后依法吊销了这三份非法转卖的营业执照。

  从这起个案切入,昆山市检察院大数据工作室全面梳理、提取了非法转卖营业执照的类案要素和筛查规则,搭建起此类犯罪数据的法律监督模型。

  “构建模型重点在于能够揭示同一类犯罪的深层规律、挖掘隐性关系、筛查潜在风险、输出未知目标、判断态势走向等,思考得越多模型就相应更精准。”昆山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成果转化推进系统治理

  同年8月,由昆山市检察院构建的非法转卖营业执照的监督模型样本经苏州市检察院研发审核通过后,作为首批转化的基层检察院模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随即筛查出全市此类监督线索70余条,随即按照管辖区域分派下去,从庞大的“数据湖”中精准捕获“漏网鱼”。

  9月,根据大数据监督移送的线索,昆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吊销了近20个非法转卖的营业执照,同时联动银行系统开展诉源治理,对有关对公账户进行管控和定期清理注销,实现了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在数据监督加持下,昆山市检察院联合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非法转卖营业执照的监管职权、法律依据、行政执法程序、案件证据等问题进行沟通会商,在法律适用、事实认定、证据收集、行政处理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的司法实践中,运用大数据办案、开启监督程序,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多方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体系。”昆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马昆说。

   数据监督实现智能化管理

  大数据工作室成立以来,昆山市检察院通过数据共享、线索归集、类案办理,提出完整模型构建思路7个,涉及金融贷款、医疗、保险等领域,其中2个模型被苏州市检察院采用,作为首批转化的基层检察院模型已经研发完成,并实现成果转化。

  在昆山市检察院大数据工作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如何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等多个共享系统,建立“数据湖”,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比对、碰撞,以发现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数据分析大屏上,工作室可切换查看苏州各区域的检察监督情况。

  大数据工作室对“数据湖”的日常维护管理,借鉴了“数据银行”模式,通过各部门收集各方数据,形成“数据存款”;大数据工作室作为“中心存储”,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提升数据可用度;各部门使用数据就好比“数据贷款”;工作室会及时跟进数据使用的情况反馈及成效,让“数据贷款”产生“利息孳息”。

  目前,除大数据监督模型的开发应用外,昆山市检察院大数据工作室的数据产品还包括数据订阅服务、数据分析报告、大数据创新应用项目研发、前沿技术与检察业务融合创新等其他与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工作室实质化运作以来,已为外单位和该院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4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