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南京是一座“怕冷”的城市

25.11.2015  09:39

  交汇点记者王梦然

  昨天,全国各地气温骤降,不少地区还降下了大雪。大家纷纷穿上了羽绒服等冬衣来抵御严寒。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在Heart杂志上的报告中,用数据表明,北方人怕热,南方人怕冷。虽然这是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得出来的结论,但是天冷加条秋裤,防寒保暖是没错的。交汇点记者王梦然

  南京心脑血管死亡者

  五分之一与气温有关

  有微博称,一份研究显示,15.8%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冷”有关,1.3%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热”有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份研究来源于2015年1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在Heart杂志上的报告。研究者分析了2007-2013年中国15个大城市的每日温度和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相关数据,其间共有1936116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其中,与气温相关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归因占比(心血管病死亡中,与气象因素相关的占比)中,上海最低,为10.1%;广州最高,为23.7%;北京也相对较高,占到20.1%。南京这一比例达到了22.2%,也就是说,南京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病死亡都与气温有关系。

  研究者将与死亡风险最低相关的温度定义为最适温度,如果当天温度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增加,那么这天就被定义为“”或“”。总体上,越往南,越热的城市,最适温度也越高。不同城市的气温变化对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影响不一样。

  平均来说,15.8%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冷”有关,1.3%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热”有关。细看的话,北方人不耐热,南方人不耐寒。比如哈尔滨,13.6%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冷有关,1.7%的人与天热有关。到了广州,23.3%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与天冷有关,0.5%的人与天热有关。

  南京的最适温度为27.9℃,也就是说,在南京,27.9℃这个气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气温。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中,有21.5%与天冷有关,0.7%与天热有关。可以看出,南京也是一个“怕冷”的城市。

  南京1月是死亡月

  3-4月是猝死“隐形”高峰

  南京人死亡单病种排序中,脑血管病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最大的“杀手”,差不多每4人死亡就有1人是死于脑血管病。调查显示,南京1月是死亡月,该月死亡人数最多,这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是有一定关系的。

  南京市疾控中心调查发现,南京夏季温度超过32℃,死亡率会明显升高。冬季相对夏季来说,没有明显的温度分界线,温度越低死亡率越高。

  南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晋说,虽然高温和严寒都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但是冬天的病人是要多过夏季的。天气寒冷,将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变异及室性早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风险升高。调查显示,寒潮最低气温出现前一天以及后三天,就诊人数都会明显增加,到了第四天才会减少。

  江苏省气象台以及南京市疾控中心调查发现,就心脑血管疾病来说,3-4月份,还会有一个“隐形”的发病高峰期。

  通过对南京一家医院的病例数回顾发现,5年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12月最多,心血管疾病平均发病人数达到2304例,脑血管疾病达到2157例。3-4月份,人数也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达到了215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361例。

  心脑血管发病的三个高峰分别是11-12月、9月,以及3-4月。专家分析说,这三个时期都是季节转化期,血压不稳定,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四注意

  还要随身携带两种药

  南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晋提醒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一是稳好血压;二是免受风寒;三是注意饮食,应低脂、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搭配适量的瘦肉、鱼、奶、蛋等,还应戒烟,可饮少许葡萄酒;四是避免劳累。

  如果平常体检发现心脏有隐患,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是慢性心脏病,平时要注意携带急救药品,一般推荐是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特别是口服硝酸甘油,可以扩充血管,是救命的药物。

  据悉,心脏性猝死是威胁中青年人生命的重要疾病,他们在突发心脏事件时,也许正在打篮球、正在洗浴或者正在吃饭。而这些人的共同点往往是有一些心脏病高危因素,比如肥胖、吸烟或者长期疲劳紧张,如果这些人能随身携带心脏急救药,则很可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专家建议,年过40岁的人,如果长期工作压力大,也有必要随身携带心脏急救药,这就等于为心脏上了保险。

  需要提醒的是,硝酸甘油怕热、容易变质,三个月、半年就会失效。随身携带时一定要注意有效期,随时更换。另外,要记住硝酸甘油这样的救命药一定要舌下含服,几秒钟就能发挥作用,不能直接咽下去。

  天气冷了晚锻炼更好

  挂水通血管其实不管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专家刚刚完成一项1000人的对照研究,发现对于心脑疾病患者来说,晚上锻炼要比早晨锻炼效果好。

  晚上,特别是吃过晚饭后1小时,跳跳广场舞或者散散步,对老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专家说,按照锻炼时间,将病人分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5个组,发现下午和晚上锻炼效果最好。晚上锻炼的这组病人,冠心病病变程度更低,心率更慢,血脂更低。

  天气转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集中爆发的高峰季节,一些老人怕心梗、脑梗“找上门”,自己来到医院挂水通血管。专家说,虽然这些中成药对于疏通血管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有的反而适得其反。

  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只靠短期一两种药物并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而且即便输液能抗血栓、改善循环,那也是短期作用,停止输液后效果很快会消失。过度强调短期输液的预防作用,会使很多老年患者忽视了平时的治疗,反而致使血压升高,最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很多合并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平时就服药较多,如果再大量输入药液,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会有输液反应,血压一下子降下来,血压波动大,会加重中风的发生几率。而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不能随便输液,否则易引起心衰发作。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