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普查最新数据出炉 淮安净增百年以上古树255棵

23.05.2016  11:17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讯 记者从市绿化委员会获悉,新一轮的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出炉,全市新增古树名木256棵。为做好普查后的保护工作,18日至20日,我市邀请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用3天时间,对一些生长状况不佳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高水平的专家会诊,并给出医治药方。

  ●盱眙新增古树最多

  淮安自去年10月起在全市启动了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按照资料查询、知情人访谈、现场调查等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已登记在册的百年以上古树、新增未登记的百年以上的古树以及80-100年的古树和名木后续资源,进行了逐树、逐单位、逐棵现场调查实测,建立了古树名木新档案。

  到5月中旬普查结束,全市古树名木总量达到466棵,与2011年的210棵相比,净增256棵,其中百岁以上古树255棵,名木1棵。记者了解到,此次普查盱眙县净增184棵古树,占全市净增量七成以上。涟水县古树名木增幅最大,由以前的2棵增加到57棵。

  盱眙县净增量第一,是因为新发现两个板栗群和一个麻栎群。市绿委办工作人员介绍,仅盱眙铁山寺景区和盱眙水冲港林场发现的百年以上板栗就有140多棵。

  ●500年以上有6棵

  记者了解到,500年以上的古树为6棵,300年以上500年以下的古树为35棵,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为415棵,名木为10棵。

  500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古树,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据本次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市的6棵一级古树分布在淮安区、淮阴区及盱眙县,具体生长地和树种为:淮安区东岳庙的两棵千年古银杏;淮阴区码头镇枚乘故里的800年银杏,淮阴区渔沟镇成圩村的千年柘树;盱眙县铁山寺林场向阳组的千年木瓜,盱眙县天泉湖陡山村梁园组的800年银杏。

  如何做好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道亟待重视的课题。过去几年,全市古树名木死亡总量超过20棵,死亡率达到10%。据分析,古树名木有的是自然死亡,有的是因雷击而死亡,虽原因不一,但重视不够、资金缺乏、技术不足是导致其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18日至20日,市林业局邀请省绿委办、省林科院专家来淮问诊,专家们对此次普查中发现的,“体质”堪忧的古树名木进行了逐一诊疗。20日下午,专家组一行来到淮安区,对周恩来故居、淮安区政协办公区以及河下古镇民宅内的7棵古树进行了逐一查看。省林科院原副院长、首席专家徐福元告诉记者,总体看,技术力量的不足已成为瓶颈,影响了保护成效。

  淮海晚报记者江安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