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打开就业创业新空间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近三分之一
数字经济打开就业创业新空间
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造就了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为人们打开了就业创业新空间。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69.67万人中,近1/3来自数字经济及其关联领域。
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江苏正在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在此过程中,急需一大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
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
今年6月,省人社厅联合智联招聘、上海外服、中智江苏、同道猎聘等社会机构举办了江苏首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数字经济网络招聘会。在为期一个月的招聘中,先后有541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17万个就业岗位,接收简历超过15万份。“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少,能与之匹配的高校毕业生还不够多。”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说。
此次招聘中,上海外服江苏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500强”企业专区吸引了629家民营独角兽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公司总经理蔚树峰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猛增。“以我们公司长期服务的企业为例,一家美资汽车制造企业研发中心近三年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量依次为98人、173人和234人;一家外资IT企业近三年的数字经济人才需求量43人、75人和116人,人才需求三年增加了两倍多!”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平台经济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直播间购物、等快递送货上门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日常。成熟的网购体验背后,是平台经济拉动就业的加速释放。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江苏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平台主播、网店店主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5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
平台经济巨大就业吸纳力仍在继续。“急招快递员,介绍一人奖励1000元”“常年招聘快递员、跑腿工,月薪8000元以上”,这样的招聘广告在南京街头的快递员外卖箱上随处可见。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片区申通快递员曾师傅表示,与在工厂当操作工相比,快递员收入要高得多,稍微勤快一点每月挣七八千元基本没问题,但因为全年无休,快递人员流动很大,南京大一点的快递站点基本上都是常年招工。
人才培养跟不上飞速发展的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而且伴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加大。紧缺的数字人才不仅包括数字产业化创造的数字技术、数字研发岗位,也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今年教育部新增的1961个高校本科专业中,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等,大多数都与数字经济领域相关。2019年4月至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5批74个新职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职业超过30个。
新专业新职业的发布,无疑促进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但人才成长需要一个周期,从目前来看,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远远超过了人才培养的速度。为紧跟数字产业步伐,许多企业目前只能通过公司内训或者订单培养等方式获取所需人才。
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去年7月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聚焦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数字乡村、视联网、数字健康、数字资产等重点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数字生活服务。天翼数字江苏公司总经理张大海表示,公司目前最缺的是数字生活技术研发、AI、大数据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全球招聘、与重点高校合作等方式来引进或培养人才。
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招聘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云存储系统工程师、云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师等7人。公司副总经理沈大为坦言,由于这些专业在高校很难招到人,公司不得不从相关专业领域寻找人才,入职后再根据业务需求重新培养。“目前,国内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特别大,我们除了内部培训,还承担了外面一些数字化软件企业新入职人员的实训,帮助毕业生们快速适应就业市场。”
南京优玛软件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公司负责人张可彦也表示,因为招聘市场很少有相关人才,公司目前的数字孪生开发工程师都是企业自己培训的。
为适应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一些人力资源公司干脆直接与地方职技院校合作,订制适应现代数字车间的新型工人。据了解,赛沃集团就先后在贵州、连云港和广西等地与四家职技院校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企业订单培养数字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飞速发展的数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人才培养机构都应对此高度重视,加速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对新兴行业高新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及早布局、及早谋划、及早行动。
全力构筑数字人才“强磁场”
为拥抱数字生活,江苏紧紧抓住数字人才这个关键“因子”。人社部门拓展集成教育、工信、商务等12个部门及各地数据,建好用好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推进与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等应用场景的开发融合,动态跟踪就业和市场供求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支持服务数字经济发展20条政策措施,全力构筑数字人才“强磁场”。
聚焦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江苏授权紫金山实验室“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会同编制部门建立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完善人才流动调配机制,为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集聚“绿色通道”;建立紧缺急需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发榜应征”机制,每年遴选培养1000名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在2022年度卓越博士后计划中,新型数字产业集群107人。
聚焦“智改数转”,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联合龙头企业和院校推动打造一批区域性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与京东、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签订联合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协议,支持36所技工院校新增数字技能类专业62个,推进数字经济产才融合。
一些技工院校先行先试。常州技师学院新开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专业。学院副院长陈立群介绍,为适应企业数字化改造,学校主动将数字化内容贯穿于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比如智能制造专业,原来侧重于数控车、数控加工,现在融入可视化生产管理技术。
聚焦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单位,江苏积极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启动数字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创建省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促进数字经济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打通部门信息孤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数字化服务。(记者 黄红芳)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