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04.05.2015  19:02

              “51%的受访者每天会超过1个小时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这是日前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给出的数据。记者从亚马逊中国获得的南京数据和全国基本一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的时长每年增长近10%,是纸质书籍的近4倍。碎片化阅读,对传统阅读方式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昨天,多位学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共话碎片化阅读利与弊。 

              大众阅读碎片化趋势迅猛

              五成以上南京人每天刷微信微博超过1小时

              地铁或公交车上,大家都在低头摆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个场景已经司空见惯。 

            亚马逊中国近日在宁发布了2015南京读者调查报告显示,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南京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有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而每天读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4%。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以及“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是南京读者主要阅读时间,其中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达38%。

                某知名网站进行了一项名为《阅读,体味书香——您一年读几本书?》的问卷调查,在1500名受访者中,每年读书两本以下的人占37%,还有一些受访者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不阅读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时间”和“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轻松快捷不费神,但可能导致思维肤浅、智商退化、“毁三观”

              “从甲骨、竹简、纸张再到如今的电子书,阅读的载体在不断变化。如今的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就像鸟的一对翅膀,不可或缺。”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这样说。

            “新的科技手段确实带来便捷,像我以前出差,行李箱里装书很沉,现在一个手机可以放上千本书在里面。”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但作为一名学者、一名老师,他的忧虑大过欢喜。“现在的电子阅读很多依赖于微信、微博,或者一些论坛、APP,这种阅读是碎片化的,是一种浅表性阅读,主要是信息的快速获得和一些感悟的共鸣。这给我们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带来问题。因为深阅读,你打开一本书,它是有思维体系的,有一个质疑、思考、分析、延续的过程。书为什么要有目录呢,目录就呈现它的体系化。所以真正的读书最重要的不是信息的获得,不是让你什么都知道。我经常讲,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如果什么都知道就是知识分子,那最大的知识分子是百度和谷歌。知识分子的价值使命是提供一种思想,这才是人类文明真正沉淀出来的成果。”在郦波看来,碎片化阅读和逻辑体系是一对矛盾,“年轻人不阅读名著、不动笔、不进行思考性的阅读,他的思维模式也会渐渐浅表化,这很危险,长此以往我们会被技术手段绑架。”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智商退化。“人的思维层次、思维能力下降,会导致文化危机,尤其是母语文化危机,人类文明史发展以来,像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消失都伴随着母语文化的消亡,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危机。” 

              著名学者许纪霖也在微博上直言碎片化阅读的后果是“毁三观”,“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的一整套观念、一整套理解,而今天由于知识的碎片化、资讯的零碎化,不少年轻人是通过各种破碎的知识和资讯,‘拼凑’起自己其实没有世界观的‘三观’,他们的表达方式也是破碎的。”碎片化阅读很轻松,有一度他自己也沉迷于刷微博,“我发现自己没有了读书的时间,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快餐’,90%的内容看完就忘,为了记住10%的东西,浪费了90%的时间,这让我产生了恐惧感。”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则以自己跟孩子的聊天为例说明自己的担忧,“有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某些用词、观点简单粗暴,绝对不是从我推荐的书中看来的,那只能是从网络阅读中。可他在网络上到底读了些什么,我无从知晓。” 

              数字化时代亟需深入式阅读

              “零食”不能当正餐吃,良性引导很重要 

              今天的我们,到底该如何阅读?记者采访中,不少专家学者都把碎片化阅读比做“零食”:“就像嗑瓜子挺香的,但你总不能顿顿嗑瓜子,还需要真正有营养的东西。”  他们建议宽容看待碎片化阅读,但更鼓励真正的深入式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更在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指出,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市场和阅读空间。 

              “不是反对、抵触数字阅读,但我们不能依赖科技手段带来的这种浅表化、碎片化阅读。”  郦波说。

                许纪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每天只在‘垃圾时间’里看手机,晚上上网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剩下的时间干什么?还是回过头来读书。”他强调传统阅读很重要,“这并不是说书本那么重要,也许有一天纸质书会灭亡,而阅读是不会消失的。所以,阅读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本这种传统阅读方式所强调的阅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的知识,这正是阅读所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