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盱眙农村建起"港式"敬老院 28年,他当了61回"孝子"

28.12.2014  13:51

  新华报业网讯 27日上午,第六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盱眙县桂五镇民政办主任李银江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这一消息传到桂五镇敬老院,老人们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是我们公认的楷模了!

  乡村老人享受“港式服务

  冬日午后,桂五镇敬老院宁静安逸,老人们三三两两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一排排整洁的房间,被打造成客厅加卧室的居家模样,沙发、席梦思床、彩电、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冰箱、健身器……镇里人说,这里是“港式”养老。

  77岁的谢奶奶,正和她87岁的老伴在院里晒太阳聊天。“这是我撮合的老夫少妻组合,谢奶奶一出生就全盲,名字就叫谢盲。她没有子女,在敬老院已住了十多年,农村这样的老人要是在家,可想而知过成什么样?你再看看她现在。”说着,李银江让记者闻一闻老人的头发。“没有老人味!”记者说。“老人身上无异味——这是我对护工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李银江说。

  去年,李银江第一次有机会去香港养老院考察,“回来时,坐在机场大厅,我就暗下决心,我们的硬件条件不比人家差,但人家护工对老人的心,我们远远赶不上!回来我就改,现在院里老人享受的是港式服务。

  28年前,李银江30岁,当了三任村支书的他被委任为镇民政助理和敬老院院长。90天的时间,他将一片荒地建成拥有11间住房的养老院;28年后,李银江已近花甲,养老院却在他的精心耕耘下,越发“年轻”。

  当了61回“孝子

  不远处,67岁的张德进老人有些坐不住,又想下地种菜了。张德进外号却叫“大汉子”,因为力气大,爱干活。李银江见他们闲不住,就在养老院里利用空地开辟了“农疗园”,种菜、养鱼、养花,让愿意劳动的老人活动筋骨。无论烧水、浇花、种菜、种粮、喂鱼,都能挣工分,工分还能换成钱。张德进老人可是这里的“劳模”,几年来攒了3万多元。老人捂着嘴笑着说,敬老院里啥都不缺,赚的钱就买点小酒喝,日子过得快活。在老“劳模”们的耕耘下,养老院日用蔬菜、活鱼实现了自给自足,粮食也实现了半自足。

  28年来,敬老院供养了95名五保老人,61位老人先后辞世,61次送别,李银江当了61次孝子为老人守灵,治丧,扫墓。一年大年三十晚上,严发伟老人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别人过年,李银江却将老人骨灰盒抱回敬老院,在老人房间设置灵堂守孝。

  李银江常说,没人疼的孩子可怜,没人管的空巢老人也一样,他把全镇的空巢老人档案牢牢记住:“就说胡广喜他们二老,没有行动能力,儿子去世,儿媳妇拖着孙子、孙媳妇在外打工,顾不过来。我常去看看,这对我来说,也就搭把手的事。”李银江目前照顾的空巢老人一共有五位,但仅靠他一人上门探望照顾,杯水车薪。

  在他的努力下,今年下半年,敬老院的后院再次破土动工。“这里要建全县第一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0平方米,全镇的空巢老人都是服务对象,吃饭、日托或者全托,都可以。空巢老人可是现在农村的大问题,这里有护理员、有活动设施,比空关在家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