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难:让穷困者求助有门

06.02.2015  11:05

  试点不过半年效果即已凸显

  新华报业网讯 “没想到,一个电话,救了我,也救了我全家!”2月1日,扬州开发区八里镇八南村村民沈仁亮领到了市里的“救急难”资助金。

  沈仁亮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幸的是,一场交通事故导致他胰脏破裂,看病花了70多万元。虽然医保报销一部分,个人还要承担40多万,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今年1月,沈仁亮的妻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市里新开通的“救急难”热线87995995。民政部门很快启动急难救助程序,帮助沈仁亮解决了生活困难以及后续治疗的费用。

  沈仁亮能得到及时救助,受益于我省去年7月开始试点的“救急难”。从去年底开始,“救急难”已在全省制度化推开。

  今年1月30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表示,今年民政部将和财政部一起,全面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

  天灾人祸可求助

  省内确定的首批“救急难”试点城市为南京等5个大市,此外还有10个县(市、区)。“救急难”在这些地区被纳入“大救助”范畴,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群众遭遇临时生活困难,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疾病应急、流浪乞讨等方面的急难事件,都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求助。

  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振祥说,遭遇“天灾人祸”,会使很多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而原来的低保救助体系主要是以“收入”作为衡量标准,没有涵盖这些人。将救急难纳入救助体系,可以避免这些家庭陷入生存困境。

  为此,扬州市财政专门设立急难家庭救助专项补助资金,每年2000万元。仅半年时间,就救助了122户急难家庭,投入资金280万元,平均每个家庭获得资助2-3万元。

  去年底,仪征新城镇凌桥村曹山组村民望美玲再次住院,一个月就花了8万多元。查出白血病后,这个家庭因看病已花费近80万元。得知情况后,新城镇民政办帮其申请了大病慈善和救急难救助,一次性资助2.3万元。后来,仪征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会商决定,再次给予望美玲“急难家庭救助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