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难:让穷困者求助有门 试点不过半年 效果即已凸显

06.02.2015  18:15

      “没想到,一个电话,救了我,也救了我全家!”2月1日,扬州开发区八里镇八南村村民沈仁亮领到了市里的“救急难”资助金。

      沈仁亮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幸的是,一场交通事故导致他胰脏破裂,看病花了70多万元。虽然医保报销一部分,个人还要承担40多万,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今年1月,沈仁亮的妻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市里新开通的“救急难”热线87995995。民政部门很快启动急难救助程序,帮助沈仁亮解决了生活困难以及后续治疗的费用。

      沈仁亮能得到及时救助,受益于我省去年7月开始试点的“救急难”。从去年底开始,“救急难”已在全省制度化推开。

      今年1月30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时表示,今年民政部将和财政部一起,全面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

      天灾人祸可求助

      省内确定的首批“救急难”试点城市为南京等5个大市,此外还有10个县(市、区)。“救急难”在这些地区被纳入“大救助”范畴,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群众遭遇临时生活困难,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疾病应急、流浪乞讨等方面的急难事件,都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求助。

      扬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振祥说,遭遇“天灾人祸”,会使很多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而原来的低保救助体系主要是以“收入”作为衡量标准,没有涵盖这些人。将救急难纳入救助体系,可以避免这些家庭陷入生存困境。

      为此,扬州市财政专门设立急难家庭救助专项补助资金,每年2000万元。仅半年时间,就救助了122户急难家庭,投入资金280万元,平均每个家庭获得资助2-3万元。

      去年底,仪征新城镇凌桥村曹山组村民望美玲再次住院,一个月就花了8万多元。查出白血病后,这个家庭因看病已花费近80万元。得知情况后,新城镇民政办帮其申请了大病慈善和救急难救助,一次性资助2.3万元。后来,仪征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会商决定,再次给予望美玲“急难家庭救助金”10万元!

      外来人口也可申请“救急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试点城市正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县级民政部门开通社会救助热线,畅通申请救助和报告急难情况渠道。

      南京、无锡、苏州将惠民保险、慈福民生、民生保险等纳入救急难,商业保险大显身手。溧阳市“心愿树”爱心工作站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多渠道帮助困难家庭。东台在村居成立“救急难”互助会,早发现、早救助。“救急难”融入“大救助”平台,由民政“一门受理”、多部门“协同办理”,最终实现群众求助有门,迅速获助。

      不仅仅是等求助。试点城市还普遍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仅半年时间,全省就动员33万人次的社工、志愿者等参与救助,主动发现后实施救助人次达1.5万。

      外来人口也可申请急难救助。12岁的胡泽宇(化名)和父母都来自安徽,父母已在张家港工作17年,一家人刚买了新房准备定居张家港,厄运却悄然而至。去年9月1日,胡泽宇突发重症病毒性脑膜炎,医药费花了40万元。张家港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获悉情况后,主动介入,启动紧急救助程序,送去5000元救助金。为确保有难能救,该市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新市民专项救助金,对罹患癌症、尿毒症及需器官移植等三类重大疾病,以及重度肢残、智残和精神病等特困新市民,给予最高5000元的临时救助,打破了流动人口无法在非户籍地获得救助的局限。

      救助范围将更宽泛

      省民政厅救助处处长赵晓东表示,长期以来,部门之间已形成“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的习惯,不愿多事、惹事,造成“等钱救助”、“不敢出手”的现象。“推行救急难,就必须摈弃这种怕麻烦的思想,主动出手。”

      试点中,民政部门发现,“急难”往往与疾病并生。因此,民政和卫生等部门联手,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身份不明或无力缴费的患者,给予及时救治。

      儿童大病救助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但一例救助可能就需要几十万元。我省对这些孩子的救急难路径是,用足、用好现有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再通过慈善救助制度安排,对贫困家庭重大疾病患儿再次给予资助,目前单笔最高救助金近30万元。

      有了“救急难”,救助范围更宽泛,比如“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一直是空白点,但南京、淮安、南通等地已先行试点,打破以“收入”认定为准入条件的旧格局,缓解了收不抵支家庭的困难。

      不过,相关负责人坦言,“救急难”试点中也发现不少难题:“急难”对象范围难确定,类型复杂化,政策衔接不紧密,资金使用规范难,医疗救助托底难等,民政牵头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今后,我省将把“救急难”作为民政重点综合评估“一票否决”项目捆绑考核,这意味着今年将有更多城市、更多百姓纳入“救急难”保障。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