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没理由“睡大觉”

08.04.2015  13:32

  梅剑飞  

  零点快评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当无钱救命时,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就应该发挥作用。然而据半月谈报道,事故发生后却常陷入“家属无钱求助到救助机构、机构找医院、医院又回过头来找家属”的怪圈。各省救助基金合计起来是一笔庞大的数字,然而这边医院治疗花钱太多,那边却是救助基金花不出去。

  “救命钱”在很多地方被闲置,这种现象不断遭遇“懒政”、“尸位素餐”等指责。“救命钱”习惯于“沉睡”有一定的原因,诸如申请程序复杂、各地申请主体不一、公众知之甚少,包括救助金的覆盖面较为狭窄等因素。简单点说,很多民众不知道有这笔钱可以申请,即便知道也未必能申请到。

  让“救命钱”起到雪中送炭作用,是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题中应有之义。对此,已有专家开过“药方”,如应明确基金管理责任方,改变基金的多头管理;简化基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危重伤交通事故伤者的事先垫付机制;等等。一句话,只要完善管理制度,应当能激活救助基金。只可惜许多地方仍未出台相应实施细则,所以才导致救助基金至今难以落地。

  要真正让“救命钱”实现关爱生命健康、化解社会矛盾的初衷,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执政智慧,考验着政府为民服务的决心。李克强总理4月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紧出台方案,完善相关规定,对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建立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对工作不力的严肃追责。这对掌管着“救命钱”的政府部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来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