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建立救助边缘人员数据库 提升精准救助水平

26.04.2017  21:31

      为更好地掌握困难群体的动态状况,实行主动救助和精准救助,常熟市结合“百村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的开展,指导各乡镇建立救助边缘人员数据库,切实提高了帮困救助工作网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帮困救助的精细化程度。

      一是精选入库对象。入库对象为除已经享受政府长期救助的五保、低保、低保边缘这三类以外的其他困难群体,且目前尚未达到上述三类救助标准,但一旦有突发情况,就需要及时救助的群体。入库对象主要为四类,第一类是疏于监护的困境儿童;第二类是身体有残疾,缺少劳动能力来提高收入的家庭;第三类是有重病病人,医疗费用大的困难家庭;第四类是家庭重要劳动力去世或火灾等突发事件导致困难的家庭。

      二是摸准基本情况。结合“大走访活动”,主要采取“一访二问三议”的方法,对全市各镇处于救助边缘的困难群众开展摸底调查,精准识别,录入数据库。“一访”是指由“大走访”联系点镇领导、村干部,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状况、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状况、子女读书以及就业等情况,还细看住房情况、看拥有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情况,全面判断该户是否应确定为救助边缘困难户。“二问”是指询问被走访家庭的情况,特别是所遇到的困难和想法,并详细记录。“三议”是指把走访到的困难群众及其基本情况,分村整理成花名册,由各镇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议评,确保入库困难群众的情况精准。

      三是实行动态更新。各镇民政办根据各村社区上报的花名册,排出最困难程度倒序表,对患有重大疾病,遭受突发意外灾难导致家庭成员生活无法自理的家庭、优抚对象、孤残儿童、生活困难老党员,因重大疾病、工伤、意外灾害以及子女教育等原因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群众,重点标注,最终筛选出一批入库家庭。同时,要求各村社区为每户入库对象确定一名村干部或村民组长进行定点关注,对入库对象情况实行动态更新,实行“一周一上报”。并将数据库数据与劳动、拆迁、教育、司法等部门共享,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了帮困救助资源的使用效率。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