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贫弱,常州慈善超市开出各色花不同

03.11.2014  13:42

      前不久,丁堰村的低保周仁蒲老人,用区民政部门发放的购物卡,去戚大街信特超市买了两桶油、一袋米。周老说,在超市超市购物,一来放心,二是选择的余地大了。

      转变贫困户去社区“慈善超市”领物资的传统模式,今后,戚区借助成熟商业超市网点资源,盘活慈善超市,方便困难群体就近购物。

      作为一个实物救助、爱心捐赠的平台,我市慈善超市已走过7个年头。在帮扶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与此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募集能力弱、运行成本高等一些问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扭转现状,一些慈善超市主动创新升级,目的只有一个,让慈善超市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现状】

      传统慈善超市有的常年不开张,有的一年开几次

      有资料显示,慈善超市的设立要追溯2004年。彼时,民政部发文要求大中城市广建慈善超市。

      记者了解到,常州于2007年5月在天宁区试点慈善超市,其他主城区纷纷跟进,巅峰期全市有56家。随着社区的撤并、新建,这一数据刷新为53家。

      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士介绍,传统的慈善超市,大多设立在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由区、街道民政部门购买生活物品,定期向救助对象开放;还有一类是社区受场地限制采取与超市共建模式,在超市辟出一块为慈善超市供应点。

      上周,记者在戚区一家慈善超市看到,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具、厨具、被子等生活用品。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多了,几乎没有客流量,所以超市常年关门。戚区一名低保户孙师傅,曾以100元的爱心券在慈善超市买过些日用品。在家门口享受福利的同时,他提了个意见,“一只碗标价10元,贫困户本就补贴有限,哪舍得买呀。”社区工作人员证实,直到超市关门,没卖出一只碗。

      而在钟楼区一家慈善超市,货品零星,上面布满灰尘。社区称,慈善超市一年对贫困户开放三次,一年中仅在暑期、春节、冬季送温暖3个节点,民政部门采购油、米等生活用品进行集中发放。这些库存的货,还是上一次发放后多出来的。

      按照民政部门要求,慈善超市主要功能之一是接收社会捐助。然而,记者在多家慈善超市发现,不少超市婉拒“捐赠”。天宁区茶山街道一家社区书记告诉记者,多年前,慈善超市也接受社会捐助,居民捐的最多的还是旧衣服,而贫困户对这些需求量不大,且旧衣服清理、储存都有困难,所以后来这项工作就基本停止了。

      慈善超市的设立,是为了救助困难群体。但在实际运营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定位模糊、形式单一,有的运行困难。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士坦言,慈善超市面临的困境,不单单是常州所特有的。

      【析因】

      多数慈善超市“供血”功能不足,坐等政府救助

      在一些小区,记者询问居民是否知道“知道慈善超市”时,大多给出的答案是“不了解”或者“不知道”。

      一方面鲜有人知道有慈善超市的存在,另一方面相对繁琐的购买手续让贫困户对此热情不高。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超市的备货周转率低,货物长期积压。戚区一家社区工作人员说,一年到头来,没几个贫困户来慈善超市,有几次食品快到期了,民政部门只得运走另作处理。

      “对于每一家慈善超市,市慈善总会每年拿出1万元用于超市的经营,这显然不够,慈善超市需要广泛发动居民和社会的踊跃参与。但现实中,多数慈善超市只是坐等政府救助,社会捐助也有限。”市慈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采访中了解到,很少有社区把慈善超市当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市来经营,使得慈善超市主要功能之一的经营功能丧失。天宁区茶山街道一社区书记坦言,民政部门集中采购物资后来社区分发,的确方便了,但也导致现行的绝大多数慈善超市更像一个慈善中转站,在接受政府的物资后,再转发给贫困家庭。

      清二社区的低保户王林娣老人,上个月从慈善超市领回一个大礼包,里面有米、油、牛奶、木耳、银耳,价值200元左右。这样的礼包,一年能拿到4次。王老太眼睛不好,对于这种定期领物品的方式,她觉得挺便民。不过对于身体健全的贫困户来说,他们更希望去慈善超市自行选购,“听说上海的慈善超市,贫困户可以低价购买生活用品,比方说,一只锅原价100元,贫困户只要50元就能买得。如果我们也能引入这样的模式,就更实惠了。”

      【探索】

      商超加盟、虚拟超市、自我“造血”,传统慈善超市转变模式求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慈善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交流会上,省民政部门针对慈善超市的发展提出要求——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救助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新型慈善超市。

      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慈善超市已主动探索新的运作模式,搜罗了一下,目前有4种升级模式。

      商超加盟,贫困户凭购物卡直接去超市选购

      戚区慈善超市中,保留福利中心、潞城街道两家实物捐赠点,其余的和商业超市合作。辖区内3家超市“入网”,分别是河苑社区附近的新时代超市、戚大街的信特超市,五益市场改造后也将新开一家超市。今后,贫困户就可持卡去这3家超市自行购买日用品。戚区民政部门现已买了价值2万元的超市卡,根据贫困程度,超市卡分为面值200元/户、面值300元/户两个等级,贫困户若有重大家庭变故,一年内可连续申请。值得一提的是,贫困户的购物卡与普通卡无异。

      慈善超市与商超“结盟”,钟楼区于2008年就有尝试。据了解,近两年来,区民政部门每年购买40万的超市爱心卡,一年派发两次,贫困户可在小区附近的超市购物。

      设“虚拟型慈善超市”,贫困家庭所需日常物品送货上门

      2012年,河海街道慈善超市与近邻“淘常州”实现有效对接,由社区根据救助标准,询问困难群众的需求,而后通过“淘常州”网上商城直接订购所需物品。随后,“淘常州”根据网上订购信息,当天直接将救助物品派送到困难户家中。

      从新北区民政局获悉,目前已有河海、三井、新桥3家慈善超市采取这种模式,今后,还将在全区13家超市中推广。

      自我造血,销售、义卖义拍手工艺品等全新物品来筹集善款

      成立于2013年的天宁街道360慈善超市,扩大社会参与面,倡议企业、社会团体、居民等积极加入到爱心捐赠中来。

      360慈善超市全天候开放,每天有两人打理。超市中陈列着虎头鞋、珠珠绣、字画等手工艺品,这些社区“巧匠团”制作的作品,连同居民、企业捐赠的全新物品,或在超市门店销售或进社区义卖义拍,将物品变现,作为慈善超市运营的成本。贫困户如来超市购物,则享受对折优惠。

      天宁街道民政科统计,今年上半年,360慈善超市共募集到物品善款60630元,累计发放给贫困家庭的物品善款达价值32500元。

      除了日常的经营募集善款,360慈善超市还定期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每个公益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救助一类特定的人群。今年年初,针对贫困儿童举行了“冬日暖阳 童梦齐圆”活动。

      这种“自我供血”的慈善超市模式,椿桂坊社区于上个月也开始施行。

      邻里互助,贫困户心愿上墙,爱心居民为其圆梦

      钟楼区锦阳花园的慈善超市,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社区在超市门口的墙面上绘制了“邻里守望树”。困难群众写下心愿,社区的爱心居民如能提供帮助,便认领心愿。

      记者在社区看到,写在墙上的心愿五花八门,有需要成人尿不湿、康复器械的,还有需要陪聊的,基本都被认领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