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探索构建“N+救助”建立“救急难”预警机制

13.07.2016  13:08

      近日,淮安市民政系统部署建立村(居)“救急难”信息员队伍,通过探索构建“N+救助”的工作格局,建立“救急难”预警机制,实现对困难对象的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一是“村(居)委会+救助”。发挥好村(居)委会自身优势,指导、督促村(居)民委员会将发现排查困难群众列为日常工作重点。二是“联席会议对口基层单位+救助”。做好部门联动和工作衔接,按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将联席会议对口基层单位人员纳入到“救急难”信息员队伍。三是“民政协管员+救助”。继续做好民政协管员的培训和管理,配齐配强社会救助窗口工作人员,加强“救急难”工作业务指导,积极培养“全科式”专业社会救助工作人才。四是“社会力量+救助”。创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积极为慈善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村(居)爱心人士等组织和个人搭建救助服务参与平台,公开救助项目、鼓励结对帮扶,促进社会救助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互联网+救助”。在淮安阳光慈善网的架构上提档升级、拓展功能,旨在建设成为集“业务工作开展”、“救助信息发布”、“职能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大众监督”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大救助平台,把有限的救助资源提供给真正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