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普惠,让市场之手多发力

21.09.2015  08:39

  如果将调控宏观经济比作下围棋,落好每个子、有针对性地出招就尤为关键。今年在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情况下,政策“工具箱”适时发力,促进经济稳增长。三季度以来,除了货币政策调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展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折旧、调整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四项政策,定向普惠相关领域。

  政策传递出调控导向,最近国家出台的“组合拳”均为普惠性政策,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市场。当前,江苏正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财政资金逐步减少无偿拨付

  备受融资难、融资贵困扰的中小企业多了一条渠道,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正在设立。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超过过去5年中央财政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的总和,其余部分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出资。

  以往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多采用项目补贴形式,资金先切块到有关部门,再由企业层层申报,给谁不给谁,最后部门说了算。“财政资金在竞争性领域直接无偿拨付,往往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政府部门设立产业基金,改变单纯的补贴、奖励、贴息等‘一次投入、一次使用’,有助于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扩大政策受惠面。”省经信委综合处处长李锋分析说。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正在筹备,传递出强烈信号——未来财政专项资金对企业的无偿拨付会逐步减少。今年初以来,江苏已设立多个产业基金,包括总规模100亿元的沿海产业投资基金、300亿元的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300亿元的“一带一路”投资基金。

  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向工业经济领域,首批30亿元本月底募集到位,省经信委、省财政和华泰证券出资12亿元,募集社会资本18亿元。省经信委拿出的7亿元就是从全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年度专项资金的总盘子中切出来,契合财政专项资金改革的方向。

  融资租赁减少企业资金占用

  购买大飞机、大装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融资租赁。在政策“工具箱”中,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被提上议程。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分为金融租赁和内资租赁、外资租赁,第一类是以融资租赁为主营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人民币,属银监会监管;后两类受商务部监管,最低注册资本金分别不低于1.7亿元、1000万美元。此次出台的政策包括: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支持设立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租赁公司,鼓励通过租赁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需求方对购进设备会非常谨慎。此时,融资租赁企业将设备买下来,再租给需求方使用,需求方只须支付租金,减少资金占用,也能增强购买设备的意愿。

  最近,我省融资租赁行业动作频频。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苏州银行控股、苏州广电传媒集团等联合发起,年底有望正式运营。由省交通控股公司、南京银行等发起组建的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益良好,上半年新增投放项目403个、同比增长36.6%,资产总额达到305亿元。最近,与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募集30亿元6年期保险资金,补充了公司中长期资金,成为全国首家引入保险资金的金融租赁公司。

  持续减负带动有效投资

  在原有生物药品、仪器仪表制造等6个行业基础上,新增轻工、纺织、机械、汽车4个领域企业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

  加速折旧就是将投资购买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尽早纳入到成本,使得前期投资成本增加,降低所得税税负。比如一台200万元的设备折旧10年,只能按每年20万元计入成本在税前抵扣;若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每年以33万元计入成本在税前抵扣。据测算,此项政策实施后,今年全国将减税约5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省轻工、纺织、机械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7.2%、18.2%、8.7%,增幅均同比回落,机械行业中汽车投资增幅回落较大,加速折旧将为企业减负,提升企业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也有降低,便于以较少的自有资金启动更大的投资项目。比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机场等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车场项目资本金比例可比规定的再适当降低。对江苏而言,苏北铁路网、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等项目将享受利好。

  当然,促进有效投资多让“市场之手”发力。江苏刚完成PPP融资支持基金出资认购,用于支持我省优质PPP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省内5家银行各认购18亿元,省市县财政出资10亿元。 本报记者 黄 伟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