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做得靠不靠谱?这场考试值得关注

20.09.2018  21:50

  交汇点讯  9月20日,江苏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第二批试点结束,参与试点的7个市区、部门接受专家评审。

  决策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内容,严把科学决策法制关,是规范行政权力的关键环节。2017年9月,我省确定南通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南京市玄武区、江阴市、涟水县和省物价局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和部门,要求试点地区对重大行政决策实行全过程记录、目录化管理,决策要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五个步骤,规避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

  重大行政决策是否合法、有效,是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现场,专家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公众意见能否影响政府决策?地方主要领导法治观念意识是否提升?社会风险评估能否有效防范决策风险?

  连云港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秦国臣说,今年连云港治理非标三四轮车,前期组织公众参与,人大、政协、各个部门专家论证,一个事项作了30多个方案,确保决策得民心。 “对经济、环境、廉洁等风险点把握一个不能少。如果某个项目被判定为高风险,一般会被打回。”南通市政府法制办综合处处长余昔林说,南通还建立了全面审查机制,在审查范围上,不再局限于重大政策举措,而是涵盖包括重大规划计划、重大政府合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国有资产处置等在内的全部重大事项。

  合法性是重大行政决策的第一要件。江阴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合法性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宿迁在决策程序中增设“廉洁性审查”环节,对涉及民生重点事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行政决策,报请市监察委组织专题评估审查。

  主要领导法制意识提升是依法行政顺利运行的保障。在一些地方,政府常务会议涉重大决策的,程序上先询问法制办意见,法制办必须提供合法性审查意见。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马太建说,试点地区制度框架、运行机制都建立起来了,探索出了不少依法行政的好经验。良法还需善治,一切决策最终看得是执行。

  然而,不少地区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的项目仅为个位数,一些重大决策还没有进入管理程序。比如,南通今年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的项目为8件,连云港4件,涟水4件。“政府一年重大决策数如果仅是个位数,说不过去。”南京审计大学校长刘旺洪直言,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决策,制度建设的本身是要约束个人决策权,不让权力任性。建议把宏观长远规划、经济发展重大事项、涉及人民利益、关系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项目纳入重大决策的范围。建议对纳入的事项数设一个基本线,每个地方每年至少有10件属于重大决策事项。

  据了解,一些地方做重大决策时,请市民开会、专家听证,却出现“建议的归建议,决策的归决策”情况。“向社会征集意见,不能只是听,还要取。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吸纳老百姓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太高说。

  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标签:

编辑: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