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小钱 撬动大民生

25.08.2015  12:10

  江苏七地试推财政埋单普惠式民生保险   

  新华报业网讯 台风、暴雨,火灾、爆炸……一旦遭遇严重灾害,家园变成了废墟,灾民恢复生活的钱从哪儿来?靠自己,找政府,求捐赠?

  在无锡、苏州、常州、泰州等实施政府埋单普惠式民生险的地方,除民政部门给予的临时性救助和灾害补助外,受灾户还可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这几天,无锡“6.26”暴雨灾害的受灾居民就陆续收到了理赔。

  从定向救助向普惠转变

  无锡市最初的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从全面普惠的1元钱自然灾害险做起,最高赔付10万,低保等特困对象最高可达15万元。去年,该市又增加了普惠的住房险,每户6元,住房险一般3.5万元,困难人群7万元,472万户户籍居民全部纳入保险。

  在中国人保财险无锡分公司,总经理尤力人为记者查询了近期刚刚理赔成功的保单。“6·26”暴雨,惠山区秧田村村民许某家受灾水位达70厘米,损失严重。由于前期政府和他自己分别投保了住房险和配套的“和谐家园”保险,他分别获得两项赔付1000元和5.2万元。“修补房屋,重新购买家具电器的钱有了。”尤力人说,这次灾害受灾面很大,到目前为止赔款已达2000多万元。

  “如果不是政府投保,老百姓拿不到这些赔偿,而政府可能要承担大部分的损失,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钱晓东介绍,2012年无锡市把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招标由3家公司按比例联办共保。慈善资金和福彩公益金是主体资金,承保范围含火灾、爆炸、台风等13种灾害。这就把原来的纯财政救助转换成商业运作,有助于灾民尽快恢复生活,缓解社会矛盾。

  张家港市2009年在全国最先探索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2012年苏州市实现民生险全覆盖。目前,苏州一年投保2911万元,664万多人受惠。苏州政府的灾民救助模式已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商业运作改变传统模式

  商业保险带来的不仅仅是保障,还有快速的勘察、定损、理赔机制。据介绍,无锡“6.26”暴雨灾害共出动保险理赔员500多人次,进村入户专业查勘定损,有的速度都抢在了村干部的前面。

  今年“4.28”苏州冰雹灾害为50年不遇,2.8万户居民房屋受损。“要在过去,民政部门一户户查灾几个月都搞不完。现在苏州老百姓都知道,出了险,打保险公司报灾电话。”苏州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董开权说,以前发生灾情,由每个社区的灾害信息员报灾到街道,街道报到市里,大灾上报省和民政部。等救助款一层一级批下来,周期太长,不利于灾后快速救援和救助。保险公司介入后,个别灾害,次日赔付;小面积灾害,一周内理赔;大灾一个月内基本理赔到位。

  钱晓东分析认为,老百姓比较认可商业保险的原因,除了快速理赔,还有阳光公正。过去查灾核灾,乡镇、社区或村里的干部搞,人为因素多,标准不统一,救助不均,矛盾纠纷多。现在商业运作,有现场勘查,有照片记录,有保险流程钳制。

  民生保险的设计还从源头上优先保障了特殊困难人群的利益。“因为困难家庭灾后恢复基本生活的能力更弱,需从制度设计上防范救助扯皮。过去城市居民没有‘危房改造费用’,住房出现损毁,靠临时救助,市级最高补助5000元,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最高赔付7万元,修修补补就能恢复基本生活。”钱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