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作模式下政府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

20.05.2015  19:21
  那些规模较大、需求较稳定、长期合同关系较清楚的项目,如供水、供电、通信、建桥修路、医院等适合采用。   那些规模较大、需求较稳定、长期合同关系较清楚的项目,如供水、供电、通信、建桥修路、医院等适合采用。   新合作模式下政府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   近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列入议题、各级政府部门争相出台扶持政策、一年累计项目规模超万亿元……在很多人眼中还是新鲜概念的PPP,如今正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正进入一个以PPP为标志的新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时代。那么,在这一合作中,政府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   1 政府与民资共舞   分享每年上万亿元PPP盛宴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中国开启一场几十万亿元的投资盛宴,时下各地正在推进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5月12日,河北省举行PPP项目推介会,推出首批32个重点项目,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领域,估算投资总额达1330亿元。   之前,重庆市也宣布今年继续推进13个PPP项目,涉及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铁路、公共设施、港口物流、土地整治等六大领域,累计投资将达1300亿元。   事实上,自去年底财政部推出全国30个示范项目以来,江苏、安徽、湖南等诸多省份都已推出当地的PPP项目,尽管尚无全国统计数据,但财政部估算,目前已公开的PPP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元。   那么,在这一合作中,各级政府及部门将开启一场怎样的民资盛宴?   “PPP项目的市场规模很难估计,但今后每年市场都会在1万亿元以上,可能达到数万亿元。”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记者,未来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会逐步全面向民资放开,PPP模式的市场规模将会很大。   将有哪些领域会对民资开放?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小平说,从财政部推出的示范项目看,主要集中在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流域综合治理、保障性住房、供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医疗养老设施等众多领域。   2 民资持“尚方宝剑”进入垄断领域   回报机制或保“蛋糕”好吃   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最终实现的将是政府、企业、社会的共赢。   以PPP模式进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供热领域的法国达尔凯供热公司近几年连续盈利,总经理杜鹏说,主要是企业获得了政府出让的期限达25年的“城市供热经营许可证”,供热面积覆盖半个城市,供热费是企业收入的稳定保障。   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决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这一管理办法意味着,特许经营的“尚方宝剑”成为民资进入垄断领域的重要制度保障。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孙洁说,PPP“蛋糕”是否好吃,关键要看项目。项目现金流要充分、价格机制足够灵活,或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基金支持以及资源补偿,确保项目有足够的回报,这样社会资本才愿意参与。   3 PPP绝不是“甩包袱”   细化制度确保民资合理“赚钱”   PPP模式意在政府和民营资本之间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民营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但从各地推进PPP的实践看,仍面临不少挑战,一些地方出现项目落地难、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当前PPP项目运行最大的难题就是各有想法。地方政府及部门多将其视为投融资渠道;社会资本则想尽快回收资本、技术,有的甚至希望从中获取暴利。政府能否按合同依法办事成了民资最大的顾虑。   能不能让PPP项目成为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都喜欢吃的“蛋糕”,关键在于完善并细化制度建设。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介绍,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将政府合同支付责任纳入到政府的预算管理和中期财政规划,这将解决社会资本担心政府支付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