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一类开放口岸“金字招牌”

19.09.2017  18:20

图为繁忙的靖江港。朱其摄

  9月18日上午8点,伴随声声汽笛的鸣响,装载着进口原木的马绍尔群岛籍“阿斯科瑞斯”轮,顺利靠泊盈利港务码头。中午12点45分,巴拿马籍“泰瑞”轮又顺利靠泊盈利港务码头。下午2点,伯利兹籍“格兰瑞迪”轮从新荣码头起航,离开靖江……当天,共有8条外轮进出靖江港,作为一类开放口岸,这样的忙碌状态,在靖江港已成为常态。

  2012年11月22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批文,同意江苏靖江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9月11日,交通部对外公告,靖江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靖江52.3公里长江岸线全境对外开放从梦想走向现实。五年来,我市牢固确立“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做大做强港口经济,提升港口、仓储、制造、交易“四位一体”开发实效,着力打造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临港物流基地。

  据长江引航中心数据统计,靖江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后的一年时间里,靖江引航站共引领船舶3369艘,较口岸开放前同期业务量增长26.6%,同期业务量增幅位于长江沿线各港口之首。随后的几年里,靖江引航站的业务量均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搭乘这些外轮而来的,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阔叶木、澳大利亚的矿石、泰国的桉树片、喀麦隆的原木、俄罗斯的煤炭……借助口岸开放,靖江港成功连通六大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水上航道”,形成了木材、能源、粮食、金属材料等主要货种体系,还成功成为全国第二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取得了从事进口粮食业务的“准入证”。货种的多样性,直接推动了港口吞吐量的节节攀升。2012年,靖江港完成年度货物吞吐量8050万吨,到2015年,靖江港完成年度货物吞吐量1.07亿吨,成为长江北岸首个县级亿吨港。靖江港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玉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弱筋小麦集散地、江苏省第四大铜精矿进口港,盈利港务码头木材装卸量排名单个码头全国第一,新华港务是当代铜基地安徽铜陵在江苏省的第二大铜精矿转运码头。

  依托港口岸线资源优势,我市实施岸线与腹地联动发展,推动沿江产业向腹地延伸,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港口、仓储、制造、交易“四位一体”开发实效,构建了“码头+产业园”的发展特色。开发区总部重件码头已经初步建成,将为下半年开工的重装产业园提供大型石化装备产品进出通道。今年3月底,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国际石化装备技术巨头德希尼布集团开展科技转化项目合作,依托孵化出的新技术、新标准等集成优势,吸引产业相关联企业集聚、协同发展,打造百亿级重装产业协同智造产业园。

  在盈利港务码头堆场的身后,涵盖着木材交易市场、加工配送中心、多家木材加工企业等在内的木材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依托国内最大的弱筋小麦集散地的基础,我市发挥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建成新华港务、龙威港务等万吨级长江码头泊位及安宁港内港池,并规划建设了粮食产业园和南方小麦交易市场两大载体,引进粮油仓储、交易、加工、粮食机械等项目,形成了“四位一体”产业链发展模式。未来,还将培育龙头核心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做深做细粮食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打造产业集中、产出高效、品牌凸显的现代化特色粮食产业基地。

  随着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一张描摹区域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正等待着精彩“落笔”。新时期,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大背景下,我市沿江发展将突出“创新、绿色、融合”,加快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港口、仓储、制造、交易“四位一体”发展实效,继续擦亮一类开放口岸“金字招牌”。站在亿吨大港新起点,靖江港正向一个规划科学、产业雄厚、设施完善、岸线集约、融合发展、通关便捷的亿吨良港,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