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球一操"蔚然成风 江阴校园足球成为全国模本

20.03.2015  09:12

  新华报业网讯 “把足球列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打通足球人才持续成长通道。”16日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再次使校园足球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2015年全国青少年县(区)校园足球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人员、校长培训,19日至22日在江阴举行。“一校一球一操”的“江阴模式”成为全国众多学校借鉴的模本。

  作为全国“足球之乡”,足球早已成为当地中小学校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去年5月,江阴市首届中小学生阳光校园足球联赛开赛,全市76所中小学101支足球队参赛,1642名参赛运动员前后踢了465场比赛。江阴的学生足球队在各级比赛中成绩斐然。江阴一中校队曾获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冠军,江阴二中女足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得过40多个冠军称号,2007年更斩获世界中学生比赛冠军。2011年,省少年足球队入驻江阴高级中学,一举夺得全国青少年联赛冠军,刷新了江苏男足的记录。

  去年,江阴在全国率先推广中小学“一校一球一操”的校园足球模式,将传统足球和现代拉拉操融合到一起,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在江阴花园实验小学,老师们从儿童心理学出发,创编了一系列足球游戏和花样拉拉操,让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游戏中体验足球魅力、感受运动之美。江阴高中成功引入江苏1997-1998年龄组男足入校学习,探索专业训练和学校教育及职业体育融合新模式,带动校园足球的发展。

  “江阴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训练和文化素质两手抓,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华介绍,在江阴一中等学校,足球运动员全部随班就读,与普通学生完成同样的文化课学习。今年,江阴二中还与江南大学签订了生源基地协议,确保优秀足球运动员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据悉,江阴校园足球发展已经推出了“三年行动规划”,今年将创建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0所左右,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逐步推广校园足球文化课程体系、游戏课程体系和教学课程体系,真正“将足球从娃娃抓起”。从今年开始,江阴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经费300万元,用于校园足球的奖励、补贴和联赛活动支出、运动伤害保险。 (马薇)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