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撤县设市各省名单出炉?民政部:周期性传言

21.03.2016  21:40

  交汇点讯 3月21日早,经“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推送,“国务院新增138个撤县设市名单,快看,有咱老家没?”这条消息传遍网络,“江苏10个县”也位列其中。交汇点记者随后查看这些地方网站,发现网友点赞一片,额手称庆;而邻县地方论坛,则充斥网友埋怨、不满的情绪。

  名单为何不在民政部网站发布? 21日中午,交汇点记者电询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区划管理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是周期性传言,不要信!”因为每隔几个月,网上就会出现一串所谓“县改市”或“市改区”名单,周而复始。

  他说,国务院对区划调整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和保密要求,不可能随意发布大量“撤县设市”或“撤市设区”信息。“不信你看看所谓江苏的名单,多半不靠谱。

  在“江苏10个撤县设市”名单中,记者一眼发现有两个县是错的。如连云港赣榆县,早在2014年7月8日,就宣布改为赣榆区。再如淮安市洪泽县,未来规划目标是建区――因为《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洪泽撤县设区,实现洪泽湖‘纳湖入城’。”赣榆、洪泽显然都不在“设市”范围。

  名单中还有8个县是真是假?记者向省民政厅有关处室求证。该负责人谨慎答道:“名单来源是假的,至于个别县今后有没有区域调整的可能,现在不好预测。我个人也没权力发布。”他建议记者“抓大放小”,多研究“为何一说‘撤县设市’就有人信?人们希望从传言中得到什么?”等深层次问题。

  记者采访多位县乡干部和城市管理专家,梳理出各地竞相“撤县设市”的内在动因,以及网民不断制造、发布此类传言的社会心理。

  一是“撤县设市”名头响、实惠多,官民认同度高。在一般人印象中,县以农业为主,市以工业为主,叫“市民”比叫“农民”洋气,叫“市长”比叫“县长”响亮,外出招商引资也更有影响力。因此,“撤县设市”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县改市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建设等自主权空间有所扩大,可能争取到的优惠政策更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就不会出现“全国200多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在国务院排队待审批”的新闻。

  民政部为阻止“排队申报”,于去年专门下发《关于按程序办理行政区划调整事项,不越级接待来部汇报的通知》,规定“今后,对设区市级政府及其以下政府领导同志关于到民政部汇报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函、电,民政部将不予受理,同时也不再接待越级到民政部汇报”。

  二是地方政府主动宣传造势,把“撤县设市”作为政绩形象工程。如苏北、苏中有的市、县,将“撤县设市”计划公开写进党代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甚至提出“争当省新一轮‘撤县设市’首批县”。

  记者还发现,民政部门官网把关不严,也会造成“天机泄露”。如网上发布的工作总结就有“完成对某几个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论证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字句,等于广而告之。

  三是将专家或网友关于区划调整方面设想打算误以为真,以讹传讹。如去年7月,江苏省委新闻网在网友中征集并刊登“为江苏十三五规划公众建言”。有网友在《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沿海城镇化实质性进展》征文中建议,对苏州、盐城地区部分区划进行调整。有“好心”网友据此发布以上两市区划调整方案,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四是少数网友见邻县或外地“建市”后,故意编造本地“建市”消息,意在给地方政府施压。而不明就里的外地网友往往又信以为真。再就是少数网友以偏概全,见流传的区划调整名单中有一两个县真调整了,便对整个名单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误认为流传的名单迟早都兑现、都会改。

  如何辨识反复出现的“撤县设市”等区划调整传言?21日下午,省民政厅一位领导给记者发来如下信息:“听政府发布、看官方网站。

  交汇点记者 林培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