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17条举措为教师“撑腰”

22.04.2016  11:00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山东省近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新举措,针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教师课时量标准、班主任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以及农村中小学教师配备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一次性推出5个方面17条改革举措。
  针对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够用问题,山东提高了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规定中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小学高级和中级岗位比例设置上限分别提高7个百分点,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能否专心从教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山东要求在今年年底前,综合考虑课程难度、备课时间长短、作业批改量、教学班级和学生数量等因素,制定和细化不同教师岗位课时量标准,强化课时量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深入推进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并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量的一半计入。
  针对“班主任工作量按教师标准课时量的一半计入”举措,一些中小学校长认为,在这一政策具体实施时,需要配套相应的实施细则,协调好当前班主任补贴和按课时量计算班主任工作量之间的关系,不降低班主任补贴收入。
  目前,山东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一些学生数不足百人的村小、教学点,最多也只能配四五名教师,很难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的需求。山东在改革中完善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规定中小学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将“师生比”转变为“班师比”,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按照这一办法,一所拥有6个年级的村小至少可以配备十四五名教师。
  “这样可以基本满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等教育教学需要。当然,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考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问题,否则可能会导致按人头算教师够了,但年龄偏大不能胜任,或学科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山东省莱芜市丈八丘小学校长董春玲说。
  此外,山东还将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在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区设立一个特级教师岗位,面向县域公开竞聘,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补贴待遇,如调离农村学区一线教学岗位,则不再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加大短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用两年时间解决学科教师短缺问题,满足国家课程改革和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