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智慧生活”系列平台 北斗“接地气”

09.04.2015  20:35

  3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到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拥有35颗卫星,覆盖全球。

  “你看,我们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已经从10米级精确到厘米级,不仅可以分清车道,堵车时连汽车‘蚂蚁爬行’的速度亦可监测到!”走进位于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记者被一系列新鲜科技产品所吸引。

  从天到地,恢弘的“北斗”是怎样“接地气”走入百姓生活?

  与神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相比,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显得很低调,但其技术含量非常高——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这一工程所面对的形势是,眼下,美国GPS在我国导航市场占据90%以上份额,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和平时期,可以用GPS;但应对‘不可控局势’必须未雨绸缪,发展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说。已与北斗“并肩作战”20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助理郭树人告诉记者,北斗导航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在江苏,“北斗”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南京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及应用产业园区。记者在南京高新区看到,作为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所在地,这里正在建设三大平台:区域(江苏)位置网、江苏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及江苏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中心,这些都是为北斗服务“智慧生活”搭建的系列平台。

  短短数年,基地内已集聚了卫星通讯及导航相关企业50余家,产品覆盖交通、公安、城管、物流、教育、气象、卫生等各领域,北斗卫星应用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院长陈伏州透露说,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信息,90%与“何时、何地”相关。而北斗的这种“导航”和“授时”服务需求,恰恰是南京高新区北斗产业基地的优势所在。

  不访不知道,北斗应用产品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出来。

  上个月,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联合南京“一家圆”老人心灵陪护公益组织,为梅园新村街道的独居老人免费赠送“北斗手表”。戴上手表以后,社区人员或者亲属对老人的行动轨迹就“一目了然”。

  “这个手表装上SIM卡以后就激活了,每个手表对应固定一位老人。”该研究院总工程师沈飞告诉记者。北斗手表和时下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差不多,绑定手机以后,可以打电话、收听语音、计步、提醒等等。最重要的是,它内置了北斗模块,可以实时定位老人的位置,误差不会超过5米。独居老人王晓明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是对这个新玩意还是颇感兴趣,在学习了如何充电、开关机以后,她说,要把侄孙子的电话绑定进去。

  “移动测绘的春天来了!”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江说,藉由北斗的精准应用,该公司着力于卫星导航定位、水利水文、海洋探测、水质分析、地理测绘、地质探测、船用配套等仪器设备及软件的研发生产。通俗地说,这家公司是一家高精度卫星导航公司,尤其是在航洋工程应用领域,它要求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在一厘米之内。而在市场上,普通的卫星导航误差在10米内都算正常。

  江苏三航运输公司拥有30多条船,对于董事长钟章军来说,这几十条船常年在外面航行,没有装北斗终端之前,时常会有各种担心。“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可以最便宜的发短信方式回报渔船地点。“在家中就能看见每条船的航行情况,包括船队的队形、船舶的情况、货物的安全等等,一目了然。尤其是遭遇大的风浪、台风等恶劣自然环境,在公司总部就能提前监控,就可遥控指挥、及时避险。

  记者了解到,芯片功耗高和体积大是制约北斗大规模进军民用市场的主要因素,这一制约在南京破题。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引进人才,周文益完成了国家导航产业“中国芯”零的突破,化解了中国导航产业“无‘芯’”的尴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认为,经过连续比测,国产北斗芯片主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价格也相差无几。现在普通民用北斗芯片的价格与GPS芯片已经持平,很多导航产品已采用北斗和GPS的双模或多模方式来应对市场的发展需求。(吴红梅 王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