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多措并举发力布局“十三五”绘制“百姓富”美好蓝图

02.12.2015  01:21

  中国江苏网12月1日讯(记者 罗鹏)“百姓富”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鲜明导向,民生幸福成果显著。而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在“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今天上午,省委就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在宁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相关部门“当家人”从保障底线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就业助推收入增长等方面,为江苏老百姓绘制了一幅实现“百姓富”的美好蓝图。

   五策并举 ,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实现“百姓富”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点和难点。但在”十二五“期间,江苏做的并不差。省农工办主任赵旻表示,2014年江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58元,总量比2010年增加近6000元,年均递增13.2%。到今年底,全省农村4000元以下的400多万低收入人口将如期脱贫。

  同时,从2010年开始,江苏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10年的2.52:1缩小到2014年的2.3:1。”可以说,江苏农民收入总量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赵旻说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五策并举”,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虽然目前农业经营收入只占我省农民收入的两成左右,但农业经营收入增长潜力还很大,尤其是现代农业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需要挖掘。要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让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更多收入。

  支持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在,我省超过70%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保持在50%左右,非农领域越来越成为我省农民就业的主阵地、增收的主渠道。要发挥我省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的优势,引导农民异地输出和就地转移就业并重,更加注重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帮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得更多持续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成功创业对于农民增收具有乘数效应,一人成功创业往往能够带动数人稳定就业。要坚持实行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激发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潜能,帮助农民成功创业。同时制定实施农村“互联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流通业态,鼓励农民依托互联网创业。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据赵旻介绍,我省农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总量还不大、比重还不高,但增长潜力很大。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和激活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进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应当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重头戏”。

  加强政策惠农促进农民增收。新世纪以来我省农民收入能够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为例,我省每年发放的补贴资金超过70亿元,使得1300多万农户、近4000万农民直接受益。要完善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机制,让农民更多更直接得益受惠。

   织牢民生保障底线,补齐 百姓富 短板

  “强富美高”新江苏,不仅体现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全民福祉上。实现“百姓富”的美好蓝图,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民生改善的程度、托底保障的质量,更取决于困难群体的感受和认知。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民生共享战略”,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有力保障底线民生,加快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到“十三五”末,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40%。

  侯学元表示,“十三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完善救助制度,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探索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推进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全面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稳步提高政策范围内自负费用救助水平,特困供养人员救助比例达到100%,其他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比例人均达到70%以上。将非户籍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实行依申请受理和主动发现受理相结合,确保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都能得到救助。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标准化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便捷的救助办理服务。

  发展适度普惠福利,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末,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40%。在街道层面广泛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托老所,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中央厨房,为日间无人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基本护理、精神关爱等托养服务。到2020年,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占比分别提高到50%、70%以上。实施“智慧养老”工程,所有县(市、区)都建立虚拟养老服务平台,通过“O2O”模式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覆盖面。全面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有效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十三五”期间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成1个达到国家标准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立健全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有效衔接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优抚安置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优待原则充分体现、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局面。坚持物质保障和精神抚慰并重,“十三五”期间计划为6万名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提供短期疗养或医疗巡诊服务。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对退役士兵实行“单招”或“注册入学”,逐步建立起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确保退役士兵参训率达到80%以上,参训合格后就业率达到95%以上。鼓励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依托“拥军卡”一卡通,由中标银行为退役士兵创业提供一次性10万元小额贷款。

   让人民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基,收入是民生之源。“十二五”以来,我省在各级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百姓富”上取得明显成效。省人社厅厅长谭颖表示,“十三五”期间,人社部门将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总体要求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努力促进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以积极作为促进“百姓富”,助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谭颖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健全就业失业监测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扶持“四大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具有人社特色的众创空间,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兜住就业底线。

  突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谭颖表示,我省将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建立健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

  突出机制更加完善,助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围绕“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发挥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收入职工的“提低”效应。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落实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动态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