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28.01.2018  09:45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言献策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奚爱国

  吴胜兴

  常本春

  刘锋

  游庆仲

  杨晓勤

  周建农

  孙长春

  王咏红

  黄巍东

  王学锋

  马啸平

  朱毅民

  萧晖荣

  陶长生

  

  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奚爱国委员(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省份,我省有责任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拿出“江苏方案”,贡献“江苏智慧”。

  建议明确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应坚持的原则和策略。坚持保护优先、文化引领、绿色生态等基本原则。明确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文化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等基本策略。

  着力构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主要工程。如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运河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工程、运河文化景观提升工程、运河国际文化交流工程、运河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等。

  不断完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和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统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确立各部门责任。强化区域协同,整合大运河沿线资源,强化与沿线各市、县的衔接和协同合作,推动沿线文化、资本、人才的优化组合。加大政策支持,在省级、市级层面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并广泛动员社会、民间资本与市民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强化人才培养,通过政策扶持和部门、院校培养培训等措施建立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人才体系,确保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后继有人。

  着力推进“互联网+教育”

  吴胜兴委员(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重硬件设施,轻资源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碎片化”等不足。

  建议提高思想认识。着眼互联网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对照我省教育实际,强化“互联网+教育”建设。加强对“互联网+教育”前瞻性研究,合理设置学校课程。召开“互联网+教育”发展大会,提升社会各界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力度。

  做好顶层设计。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江苏“互联网+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教育、科技、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组成联合办事机构,协作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业务应用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建立与“互联网+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出台《江苏省“互联网+教育”专项工作行动计划》。

  打造“学在江苏网”。基础教育平台着力构建教师、家长、学生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创新平台。职业教育平台围绕国家和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建立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有效对接的开放性职业教育网络。高等教育平台推进全省同类、同层次高校学生线上跨校选课,实现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继续教育平台加快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库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三湖”有效管理

  常本春委员(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洪泽湖、骆马湖和高邮湖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核心生态资源和竞争优势。

  建议编制全省范围的湖泊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在科学度量湖泊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布局、合理规范涉湖资源开发,保证湖泊生态安全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收回涉湖行政审批权。调整省管湖泊保护范围线,所有范围线内开发项目的行政审批权限统一收归省级层面,并且需要各专业职能部门共同把关,同时授予水行政管理部门一票否决权。尝试建立许可保留制度,即使已经获批建成的项目,一旦发现其设备和经营方式威胁湖泊生态安全,可采取强制性行政手段收回项目许可。

  建立湖泊保护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将所有省管湖泊协调机构升格为湖泊管理委员会,整合水利、渔业、环保等各项职能,统一扎口所有涉湖保护和管理工作,赋予其唯一性的综合管理和执法权力,同时承担唯一责任。加快开展退圩、退田、退网和还湖、还湿工作,推进渔民上岸工程,严格排污管理。加强湖泊生物资源保护,推进湖泊生态岸线、滨湖绿化带和沿湖湿地建设,积极开展湖泊健康评估工作。

  建好江苏“文化云

  刘锋委员(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高质量构建“一站式”文化云,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

  建议做好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的定位架构。由省政府牵头,统筹整合资源,做好“文化云”项目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立统一入口的江苏“文化云”平台。在省级平台设立设区市子平台,通过云连接、云操作、云平台和云整合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统一的建设运营体系,以此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文化资源互联共享。

  实现文化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开辟互动反馈的公众参与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群众“知道”“参与”“评论”“互动”四大需求,帮助文化单位进行资源整合、调度。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按需供给”,实现文化消费的供需精准匹配。应用大数据,探索建立公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制,推动文化管理单位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效能。

  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推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逐步改变民众文化观念,积极鼓励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个人依托“文化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多渠道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争创交通强国建设示范省

  游庆仲委员(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中共十九大明确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省有条件、更有责任在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率先前行。

  建议科学制定示范省建设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交通强国”示范省战略,明确目标、任务、路径和创新示范点。

  注重补齐交通运输功能短板。围绕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集聚功能。强化陇海、沿江、京沪、沿海等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优化物流和货运枢纽布局。加快建设过江通道,构建两岸“拥江融合”格局。加快高速公路通道扩容和提速,打通省际交通“断头路”。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产业链条及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组建我省本土航空公司。探索构建新型营运生态环境法规体系,促进智能绿色交通产业发展。深化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公交化运营模式拓展到城际、城乡,拓展到城际铁路。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镇村公交集约化发展。

  高位推动交通强国示范省建设。抓紧申报,争取成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示范省。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杨晓勤委员(代表住镇江市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

  当前,我省“放管服”改革还存在一些堵点。

  建议以整体发力推进改革落地。健全定期调研评估机制,开展前瞻性研究。每年列出改革的具体项目,落实好推进责任。完善改革的督查、评议、考核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以综合施策破解基层薄弱难题。实施“强基放权”工程,加强基层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保障投入、教育培训等。

  推动省市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增加基层编制,充实基层力量。推行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探索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试行集中审批,在监管上推行综合执法。

  以铁腕手段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纵向到底的全省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把各部门除有规定需保密外的全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在审批、办事上化繁为简。构建全省统一、开放的中介服务市场。

  以创新举措推动改革迈向新高度。积极探索精准监管,建立分业、分类监管体系,构建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准确性、高效性。建立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经营异常名录、失信黑名单等制度。组织机关部门开展服务品牌、服务标兵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热情有效为企业服务、为创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浓厚氛围。

  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周建农委员(代表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建议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选择并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重视研究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规律,实施精准产业定位。既要从空间上推动全镇域均衡发展,更要从民生角度推动全镇居民的普惠型发展。树立品牌积淀意识,努力形成特色小镇经济文化资本。

  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统筹规划。突出“多规合一”,规划内容要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充分对接。

  构建特色小镇产业优势。确立特色产业核心化、集约化发展目标,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优势产业和明星企业的集聚,形成至少一个或多个占据区域产业价值链顶端的产业。

  强化特色小镇建设扶持。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支持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科教文卫设施、便民商业设施以及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完善有关招商及运作机制,确保特色小镇快速形成特色并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不断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孙长春委员(代表住盐城市省政协委员联系小组)

  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事关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实现,事关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全局。

  建议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新品种,提高农业亩产效益。拓展农业旅游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农业旅游的投入和开发。加强政策研究,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向规模经营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或流转。

  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培训的力度,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地农民,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收益共享机制。集体土地经批准上市拍卖后,应留足农民的社会保障基金,让失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鼓励农民创业。鼓励引导能人、大户、转业军人、大学生等群体回乡创业。建立农民创业融资体系,创新贷款服务品种。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养计划”,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在每年的财政收入和土地拍卖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充入补偿基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低收入农民帮扶,稳步增加农业设施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投入,建立城乡一体可接转的养老保障体系。

  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

  王咏红委员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必须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建议理顺医养结合管理机制,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打破体制障碍,理顺、规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将失能、半失能老人部分服务费用纳入社保体系,尽快建立护理险和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险。

  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体系。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基层医疗单位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转型。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高等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相关课程,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在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定向培养,加大老年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构建面向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家庭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黄巍东委员

  以系统思维落实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体现江苏担当、凸显江苏特色,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务实之举。

  建议拓展开放路径,构建江苏对外开放新格局。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深度融合实施。全面推进开放结构深层次调整,引导现代服务业有序开放。着力推进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创新,努力在区域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聚力创新驱动,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全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创中心建设,打造我省创新驱动“金色名片”。以集聚区建设促进创新活力提升,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先进制造业促进城市群发展能级提升,打造我省沿江沿海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加快区域联动,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构建科学合理城镇新体系,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特色发展新动能,带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把沿海经济带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基地和现代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加大沿江港口整合力度

  王学锋委员

  我省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长江经济带龙头地带,滨江临海,区位优势独特,港口发展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建议组建省级协调平台。设立省级协调机构,由分管副省长任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面指挥港口资源的整合工作。

  加强增量岸线管控。创新岸线使用管理模式,完善港口岸线资源计划管理措施,建立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港口岸线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效益。

  统筹管理锚地资源。制订统筹管理港口公用锚地和企业专用锚地的具体办法,集中调度、统一管理、协调统筹。

  鼓励港口进行整合。制定鼓励政策,加大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港口所在市政府间加强协商,各港口企业间加强谈判,尽快达成整合协调。

  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在政府投资、财政贴息、招商引资、金融担保等方面,支持和鼓励发展临港产业。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给予我省沿江港口海港待遇和进一步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范围,争取把南京港、太仓港的集装箱优惠政策推广到全省沿江各重点集装箱港区,共享政策红利。

  推动扬子江城市群中部隆起

  马啸平委员

  在长三角北翼建设高度协同、具有自身特色的次级中心城市群,是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江苏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和具体举措。

  建议强化“宁通合作”,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形成首尾同频的协作优势,将江海联通效益最大化。通过“宁通合作”,能够使我省真正拥有功能完善、经济腹地广阔的深水海港,有助于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成为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促活力、以宜居显魅力的高度国际化的湾区经济,有助于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两条发展轴,串联起我省“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

  突破思维定式,打造新的跨江城市,全力推动扬子江城市群中部隆起。推动扬州、镇江、泰州和常州及无锡的部分地区,参照皖江经济带发展模式打造跨江城市,更好地带动以宿迁、淮安为主的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实现苏中崛起,推动我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的扬子江城市群,在扬泰地区与江淮生态经济区对接,在南通与沿海经济带对接,加之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真正形成全面发展的经济矩阵。

  同饮长江水共享水资源

  朱毅民委员

  近年来,长江江苏段水安全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

  建议切实加强长江船舶运输风险管控。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载运危险货物源头监管、现场监管和动态监管。建立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制度,全面排查船舶污染风险。加强船舶污染物处置监管,全面推进环保、港口、海事等部门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联单制度。

  不断提升全要素环境监管水平。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订长江岸线利用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切实强化港口码头污染控制,沿江所有港口全面建成水污染防治设施。

  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长江江苏段2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实施保护措施,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以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区域的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源名录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树立长江水源地治理的全流域理念,强化沿江8市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合力治污。建立长江饮用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源地跨区域联防联治、经费投入、管护机构设置、日常巡查巡视、监测与信息发布等长效措施。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萧晖荣委员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对于进一步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建议全方位推介艺术名家,打造文化江苏。分批建立江苏名人录,为历史名人建馆,修缮名人故居,进一步挖掘江苏的文化资源。支持鼓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鼓励、支持艺术家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江苏的文化形象。围绕历史上的江苏名人、名胜古迹,打造“文化江苏”系列影视剧。重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塑造“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形象。

  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事业融合发展。明确和突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视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市场的最佳结合。以文化名人为点,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发挥文化带动旅游的作用,规划更多合理且具人文色彩的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互利共赢。

  两翼齐飞,推动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在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以文化艺术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普及化、高层次的文化事业。同时,要以繁荣文化和提升人文素质不断促进经济长远发展。

  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

  陶长生委员

  江淮生态经济区地处淮沂沭泗诸河下游,河湖水域广阔,可充分依托这一区域的水域资源和水韵特色,实现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建议构建生态廊道。依托京杭大运河、通榆河两条南北向骨干送水河道,淮河干流—淮河入海水道、黄河故道两条东西向骨干行洪排水河道,打造两横两纵“”字形生态廊道,推进区域生态河湖建设,加强水系连通和河湖生态治理,形成“河通水畅、水清岸绿、生物多样、景美文昌”的绿色网络。

  打造湿地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内湖泊众多,尤其在黄河故道南侧形成了湖泊群。可加快提升区域内湖泊面积恢复和水生态环境,进一步彰显大湖风光、水乡特色,形成得天独厚的水韵资源禀赋,建设湿地生态带,形成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核心。

  发展绿色经济。江淮生态经济区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齐全,资源储存丰厚,除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条件。要整合优化提升旅游资源,打造以水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展现田园水网风光,追忆似水乡愁,推动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新引擎。积极推动水稻、生态养殖、经济林果等区域绿色农业发展,通过提质增效,培育一批有机特色知名农产品。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