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

29.01.2015  11:34

 

  省政协委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蔡飞

  传统古装淮剧《五女拜寿

  《西游记》演出实景

  

  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繁荣程度是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时代更迭,诸如南京白局、无锡锡剧等传统地方戏曲,都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究竟该如何留住并传承这些文化瑰宝?日前,来自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省政协委员蔡飞,发出了“推动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当前江苏中小学在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方面做得如何,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江南时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江南时报记者刘浩浩施广权

  心忧:

  部分戏曲沦为“天下第一团

  “天下第一团”乍听是个褒义词,但是在蔡飞的口中却是个贬义词。所谓的“天下第一团”,其实指的是当前某些传统地方戏曲一种濒临灭绝的生存困境。由于当前受众面已经非常之窄,这些戏曲只能靠一两个剧团的活动,来进行艰难的生存和传承。

  “这样的地方戏曲有很多,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南京白局,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传人,而且年纪都已经很高了。此外,昆山的昆曲、无锡的锡剧、南通的海门山歌剧等等,都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蔡飞昨天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说。

  蔡飞介绍,当前江苏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和分支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昆曲、苏剧、锡剧、丹剧、扬剧、通剧、山歌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等等。总的来说,这些戏曲艺术的生存状况都不大好,一些已经处于“天下第一团”境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地方小戏曲艺术,可能已经处于“名存实亡”的窘境。

  “无论什么样的戏曲,都属于地方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它们既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维系乡愁的需要。”蔡飞告诉记者。

  现状:

  开设传统戏曲课程学校寥寥可数

  蔡飞认为,保护和传承各地的戏曲文化,当前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做好传承和社会弘扬,而传承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各地的中小学校园。而蔡飞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当前我省各地中小学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只有寥寥可数的学校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

  “当前比较成功的先例有,苏南的无锡羊尖小学推出了乡土教材《太湖一枝梅——锡剧》,让锡剧成为了该校的特色课程,反响非常之好。2013年,央视戏曲频道对该校的锡剧特色课程录制了7集专题节目向全国播放。”蔡飞告诉记者,此外,苏北的沭阳实验小学也推出了围绕淮海戏的乡土教材,也获得了央视戏曲频道的多次报道。

  而与此相对的是,我省大部分的学校当前尚没有开辟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课程。“当前不少的中小学校虽然都有‘京剧进课堂’的课程,但这是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开设的,而且京剧当前正在全国推广,不能算是我们江苏的地方特色戏曲艺术。

  对此,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陈澄也深有同感。记者了解到,他也将在本次两会上提出建议,呼吁推动盐城地方戏剧淮剧走进课堂。她说,“我们戏剧人认为淮剧进课堂,并在江苏省中小学音乐课中开通淮剧赏析课程,是治疗目前音乐教学中贫血、缺钙的最好方法。

  原因:

  师资短缺是最大的短板

  说到当前各地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困境,蔡飞坦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可能就是,以电视、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传媒的发展,以及新一代年轻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这些沿袭下来的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有了陌生感和隔膜感。

  “所以我们更要向年轻人介绍这些传统文化瑰宝。”蔡飞告诉记者,推动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也是在校园环节。因为开设这门课程除了需要配套的教材以外,更需要的是拥有大量的能够“张口即唱”,乃至了解当地戏曲文化背景和历史的教师资源。而众所周知,当前江苏的师范教育对于教师音乐素养方面的培训,尚没有细化到地方戏曲的层面,“找不到老师,是最大的麻烦”。

  如果想要破解这个难题,江苏需要未来在全省的师范教育方面进行配套的改革,比如在教学中开设有关江苏地方传统戏曲内容的实践教学,以及“戏曲声腔唱念课”、“传统戏曲鉴赏课”等配套课程等等。

  此外蔡飞告诉记者,推动传统地方戏曲进校园还需要社会氛围,因为艺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如果学生只是在校园里封闭地学习效果未必会好。“省教育厅和省文化厅等,可以在这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如在社会上开办培训班、向市民发放教学光盘等。

  建议:

  从师范教育源头

  着手培养高素质教师

  蔡飞在本次提交给省政协的提案中,专门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传播的力度,以乡土教材实施和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挖掘、保护和弘扬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有力支撑。”蔡飞说。针对师资问题,他建议教育部门应在对音乐教师地方戏曲文化素养的培训上,拿出有效方案,并定期进行培训、督导,完善评价机制,可对地方戏曲教学上成绩突出者在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上给予倾斜。

  而如果从源头着手的话,更应该加强我省师范音乐教育中有关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内容,“让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母机”。蔡飞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当前已经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不仅开设了有关的课程,而且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进行传统戏曲文化素养方面的熏陶。

  “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营造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氛围。譬如,可以打造地方戏曲文化角、地方传统戏曲文化长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地方戏曲“博物馆”等。”蔡飞说。

  蔡飞同时建议,未来我省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由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等联手,定期开展江苏地方传统戏曲汇演活动或知识竞赛等,以促进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传播。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