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创业,在扶贫第一线》系列报道

03.01.2017  19:32

  “十三五”时期,江苏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定位于“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省委书记李强在视察时特别强调,脱贫也要算一算细帐,外出打工成本并不低,有时候寄不回来几个钱,如果家门口有好的项目,不如在家门口打工或者创业创富。家门口的扶贫有哪些好的形式?创业者们如何投身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富裕?近日,融媒体新闻中心《新@ 财经》栏目精心策划,围绕我省提出的“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重点支持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等方面,推出特别系列报道《创业,在扶贫第一线》。

摄制组走访江苏贫困县,切实了解创业者在扶贫第一线的生动案例,从中精选最有典型意义的代表。采访对象中,有年逾七旬的残疾老人,有退休后发挥余热创业的科学家,还有用电商思维带领整个村子成为“淘宝第一村”的家具达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当地村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足做活,助推精准扶贫,是此次报道的关注重点。江苏邳州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在这里银杏正在逐步从卖树到“卖园艺”、从卖加工到“卖风景”转变。银杏种植大户冯遵猛就实践着这些变化,在他的带领下,更多的村民甚至年轻人进入到银杏产业,推动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南京高淳桠溪镇,菌菇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菇奶奶”的宋金俤,在这一行已经深耕了几十年,她带领当地乡亲们种植新品种蘑菇,亩产值连年增长。苏州震泽县有一家经营蚕丝被的农民合作社,吸收了大量相对贫困的残疾人就业,在创业者杨祖根的创新经营下,突破了蚕丝被行业竞争激烈的困境,转型成为“蚕蛹虫草”这种新型产品的生产企业。通过“科研院校+ 合作社+农户”模式,杨祖根将蚕蛹菌种供应给农户,形成培植和深加工产业链。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互联网+”的东风也吹进了小小乡村,睢宁东风村已经从一个“破烂村”蜕变成为“中国淘宝第一村”,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家具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创业者孙寒可谓东风村“触网”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东风村家家户户都做起了家具电商的生意,全村年销售额达到60 亿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报道中,摄制组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相对贫困地区,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尤其是采访残疾人创业者时,记者淋着雨帮行动不便的采访对象打伞,用热忱的工作态度投入扶贫报道中,甚至还组织亲戚朋友购买贫困村民的农产品。为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记者向产业带头人虚心请教,充分走访调研,找准有价值的扶贫信息,让报道本身做到精准。

目前,该系列报道已播出6 集,得到观众高度好评,相关报道近期还将陆续播出。(顾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