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桥,让“孤岛”不再孤独 ——探访苏中苏北最大的精神病医院

12.10.2015  13:53

      10月10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扬州五台山医院十三病区的大门对外打开,10名志愿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首次踏进这个神秘的地方,和长期住院的精障者互动联谊。这里是苏中苏北地区最大的精神病医院,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

      活动现场专家介绍,省内各大精神病医院门诊量逐年上升,重型精神病发病率已占总人口的1%,全省超过80万人患有重型精神病,轻度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更多。心病还需心药医,希望通过开放活动,呼吁建立以社区长期巩固维持性康复为主,医疗、社会救助为辅的精障者关爱体系,摈弃歧视和偏见,让康复者真正回归家庭。

      两扇铁门,挡住特殊病区

      志愿者们穿过扬州五台山大桥,沿着河边一条小路向里走,五台山医院倚靠着古运河静静伫立。挂号大厅内人群熙熙攘攘,看似和普通医院没什么不同。

      但走到医院最后一排病区,才发现异样——这栋楼的窗户按照精神病房的标配,安装了结实密集的护栏。

      精神病科护士长拿着钥匙打开第一扇铁门,待大家走进后马上就把门关上,“谁开的门谁负责关上”是这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习惯。

      走过护士值班室,护士长又打开了第二扇铁门,安静的病区走廊两边,依次是8间病房,每间病房里紧凑地摆放着多张单人床。

      “随着发病率增高,病床也越来越紧张,重症患者基本上是‘只进不出’。”护士长说,大多数时间,病患们都会安静地呆在病房里。不同的是,他们会用一种直勾勾的眼神看着来访者。“这也是长期治疗的药物反应,他们在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差不多。住在这里的病员就算已经康复,还是会被当做怪人、坏人,有很大一部分回不了家,导致病情由好转坏。”

      找到“病根”,就能解开“心锁”

      病区有位年轻病人小张,过一段时间就会发作,医护人员怎么也安抚不了。后来才发现了规律,小张父亲只要长时间不来探望,小张就会焦躁不安。后来医生护士反复和小张父亲沟通,让他常来看望,小张的病情大有起色。通过多年摸索,医护人员发现,每逢病患们生日、逢年过节万家团圆时,他们就更容易发病,也更需要关爱。

      有些病人发病时,会误伤医护人员。护士们冒着被打的危险,一遍遍安抚,一次次化解他们心灵的伤痛。医院社防科精管干部姚静告诉记者,院内年龄最大的一位病人已经89岁。如今,老人已住院近20年,早已把医院当成了家。还有很多病员最终没能走出医院的大门,在此终老。

      护士长王圣秋说,在这里工作的医生护士都做好了随时被打骂的准备。刚工作的年轻医护人员难以接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找到“病根”,就能解开他们的“心锁”。

      逢年过节,医护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守护着他们。对一些康复但无法回家的人,则组织他们参观城市新貌、厨艺大比拼、羽毛球对抗赛……让长期住院的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摒弃“污名”,打通回家之路

      五台山医院院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沙维伟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有两堵“围墙”:一堵是有形的,3米多高的围墙让这里像监狱一样,是为了防止病患“逃走”;另一堵是无形的,也就是外界歧视的眼光。舆论的“污名化”,让很多家属产生“病耻感”,导致康复者有家难回。

      客观上的地理位置,也阻挡了医院与外界更多接触。过去医院位于扬州城的东北角,和市区隔着一条古运河。医院党委书记李放回忆,每天上班都要喊摆渡过河,这一渡就是18年。“当年都不好意思讲在哪里工作。”

      随着城市扩大,尤其是五台山大桥建起来后,曾经的孤岛成了主城一部分。沙院长说:“精神病防治,不能仅靠围墙,更需要人性化的关怀。把治疗方式、住院环境和护理条件都提升了,医院像家一样温馨,是消除外界歧视和自我认知偏差的最好方式。事实上,很多病患回家后,得不到家人和邻里的理解,又返回院里。”

      如今,五台山医院敞开大门办院,医院规模扩大了40倍,医护人员从1958年建院时的28人发展到400多人。医疗、科研、护理、老年人精神康复……这里已是一家专业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担负着苏中苏北地区精神病防治任务。

      从封闭到开放,从“孤岛”到环境优美、围墙低矮的敞开式专科医院……沙维伟表示,精神病院不再神秘、不再让人望而生畏,也是让精障者回归家庭的第一步。

      但再好的医疗设施、医护团队,都不能取代“家”的温度。副院长张晓斌告诉记者,目前青少年、青壮年是精神病高发人群,其中50%的患者可药物控制。薄弱环节在维持期上,很多家庭因为经济的、心理的原因,不能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最后成为永久残疾。发达国家社区康复做得好,病患出院前有医疗和法律评估。很多国家在去机构化,不再建大型医院。五台山医院也打算建“模拟社区”,让病患在其中更好地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寻找走出精神荒原的路,不应只靠医院。记者了解到,专业的精障者社区康复机构很少,南京仅两家。我省正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扩大护理补贴发放面等方式,让社会组织有能力、有条件接收精障者,让精障者能回到社区康复,回归社会和家庭。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