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华全媒体艺术馆

07.01.2015  14:44

  没有解说?不懂画?没关系,任何一幅作品前,都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只要用微信“扫一扫”,有关这幅作品的作者及详细资料,就会自动出现在你的手机屏幕上。昨日,当记者走进南京市江东中路369号的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第六届艺术展暨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书画精品展的布展已近尾声。4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80多幅书画精品一齐诠释着“新起点、新目标、新跨越”这一纪念活动主题。而令记者印象深刻的,则是这个别具一格的艺术馆所具备的“”理念。

  进入新华全媒体艺术馆,观众的手机就会自动连接到新华传媒广场千兆宽带接入的免费WiFi“XHBY-WIFI”;嘉宾、观众签到,也将不再需要传统的纸和笔,而是直接到电子签到屏上签到、留影;想给艺术馆留言?“扫一扫”电子触屏上的二维码,只要关注了“江苏新华·艺术”公众微信号,就可以直接与艺术馆进行交流。

  “77年来,新华日报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14报8刊、一个网络媒体群、众多客户端、微博微信及户外电子屏的现代传媒集团,充分展示出了全媒体策划、传播的战斗力与创造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华传媒广场大楼内两块LED显示屏、艺术馆内16块全高清LED拼接屏上,正实时滚动播放着集团所属各家媒体的报道。现场情况、与场外互动情况等也可以通过屏幕一目了然。据介绍,馆内还有多终端的信息服务,可以通过纸媒端、PC端、移动端、户外端,实时同步地向社会公众发布与传播,让观众全方位地体验全媒体下的快速信息通道,将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给予充分的展示。

  据介绍,早在一个月前,集团所属的数字媒体,就开始广为传播新华全媒体艺术馆的信息,为这次展览预热造势。省委宣传部章剑华副部长及赵绪成、周京新、孙晓云等著名艺术家也先后来集团参观指导。据悉,目前已有江苏爱涛文化公司、江苏品润文化艺术公司、南京浦泉玉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慕名前来,与艺术馆交流洽谈合作。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的形式也更多样,更精彩。展出的85位新老艺术家作品“几乎囊括了我省当代最顶级画家书法家。”据该馆魏长健馆长介绍,新华日报历经77年的沧桑与变革,以其权威及魅力,多年来汇集了大量经典藏品,本次参展的作品其实只占新华藏品的大约十分之一。

  记者注意到,林散之先生留下的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十几年前为新华日报“庆生”时所作的诗歌;吴冠中、刘海粟、陈大羽等大家的作品,题款上就能看出,也是特别为新华日报创刊40周年时所作。

  今年则是新华报业集团成立77周年,当此之际,喻继高、宋玉麟、孙晓云、顾伟玺等著名书画家再次专门为《新华日报》创刊纪念创作了全新的书画作品。著名艺术家萧和先生听说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开馆,特别从南京紫峰大厦发来微信视频祝贺,还将自己留存多年已出版过画册的一幅水墨青花人物《暮寒》,赠送给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表达自己对党报的厚爱。

  省书协副主席李啸不仅创作了一幅精妙的楷书作品参加本次展览,还为新华全媒体画廊题名,并表示将长期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艺术机构合作,以此感谢党报党刊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省文化厅副厅长、省美协副主席高云则以一幅兼工带写的《蕉荫持萧觅知音》表达自己对新华日报的深情厚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先生在参观了南京河西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之后,感慨万千,认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大数据时代构建了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他欣然草书“智达高远”,并解释说,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传播更需要智慧和科技才能占领制高点,才能传播广远。

  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蕊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