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掀起外资征信潮 社交金融成互联网新宠

21.05.2015  18:21
      随着国内前几名的P2P公司先后曝出黑幕丑闻,状况频出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或将迎来央行监管层更为严厉的监管。为了在可预期的未来赢得更为有利的信用资质,国内数十家知名P2P平台与FICO等外资征信机构签约,寻求完善自身风控系统。业内人士指出,以P2P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主导地位将产生变化,社交金融或将迎来发展良机。

      P2P先天不足风控成行业内生性需求

      根据监管机构对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要求,P2P主要充当的是信息中介角色,不能充当信用中介和交易平台功能。但这种移植自欧美金融市场的市场分工方法,由于政策环境及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国内的跳跃性发展直接导致了风险管控难题的出现。

      “目前以P2P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从来不想费大力气去完善自己的风控体系,而是执着于赌徒式的高风险高收益模式,这样会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想单纯依托外部机构来实现风险嫁接,进而提升自己的信用度,纯粹是舍本逐末粉饰太平的做法。”某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曾在百度、海科融通等企业任职,现为先花花CEO的崔毅龙对此也深有体会:“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起步太慢,但发展的又太快,与之对应的信用体系又没有很好的建设起来,这一快一慢之间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风险控制的精准度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熟人黏性提升信用成本社交金融受热捧

      严格意义上来说,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而有约束力的风险管理制度,二是对于参与各方更为重要的社会信用成本。当前互联网金融出现种种失信违规事件的主要根源就在于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甚至一些缺乏道德感的企业或个人把违规当成利益的攫取手段,为行业树立了非常恶劣的负面典型作用。而最近兴起的社交金融模式则被业内的很多人士认为是解决这一痼疾的有效手段。

      “在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前,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匹配且有很多造假等手段,因此单纯的信息审核是无法有效控制信贷双方交易风险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风控方法就是直接将尽可能的在信贷环节中还原人脉生态圈,这也是社交金融相比以往互联网金融模式最具颠覆性的一点。”崔毅龙如是表示。

      作为国内较早定位于社交金融的创新企业,崔毅龙领导的先花花选择社交金融模式是经过一番反复考量的。先花花在创业之初就拥有业内最好的风控系统和技术团队,再通过设计社会关系做担保来提高借款成功率和还款意愿,从而把信用借款与信用投资有机组合成具备强力社会黏性的社交金融模式,在中国这个以亲情和友情为架构的“面子”社会中,此举无疑极具开拓性。而他们所推出的“先花一亿元”项目更是将把无形的信用用有形的额度加以体现,让熟人信用成为一种市场化的投资,让人脑洞大开。

      “不管什么行业,都无法脱离社会性这一基石框架。互联网最大的革新其实并不在于其技术的网络化,而是人性链接的虚拟现实化。如果将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只有一种可以存活的话,那就肯定是社交金融。”崔毅龙显得尤为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