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冬春水利建设热潮系列报道十

24.12.2015  10:58

12月,正是寒冷肆虐的时候。在宝应县临城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广袤的田野上,人欢机鸣、车水马龙,农业生产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正是春播前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时期,全市水利技术干部、投标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全部下到工程建设一线,一场以“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强效益”为主题的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正拉开帷幕。

规划引领 冬春水利大会战全面启动

2014年,为适应全省农业现代化需求,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6个县(市、区)均编制完成《农田水利规划(2014-2020)》并获批准。在此基础上,市水利局对各县市规划成果进行汇总,以打造全市水源贯通、排水畅通的灌排网络为目标,精心编制完成了《扬州市农田水利规划(2014-2020)》。这个“规划”思路清晰、有的放矢、着眼长远、目标明确,有六大原则,一是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除涝降渍、灌溉节水、生态环境和管理改革统筹兼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进精准、生态和高效农业发展;三是尊重民意,民办公助,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主体;四是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五是远近结合,分布实施,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建设目标。

以此为“蓝图”,全市上下全面动员,一鼓作气,成功实施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水会战。据了解,此次冬春农田水利大会站,计划总投入6.5亿元,连续5年保持高位投入,有9大工程项目。完成土方945万方(其中:农村河道疏浚土方900万方;加固堤防50公里,土方45万方),配套小沟及以上建筑物9500座,新建防渗渠道21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同时,认真解决田间“最后一公里”不连不通的问题。

新的“会战”,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整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土整治、千亿斤粮食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系生态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导受益农民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建设精品工程,建立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合理永续利用。

系统推进 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在宝应县组织召开了全市冬春水利工作会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等中央投资2015年度项目,要求12月底前工程进度必须达到90%以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姚苏华在会议上特别强调。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区、功能区创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工程形式。江都区为确保工程项目得到顺利实施,项目自立项批复后,江都区及时成立了由区财政局、水务局和项目涉及的镇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工程建设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按项目管理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取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并及时在受益村选聘了义务监督员。邗江区在工程实施中,坚持工程资料与工程实施同步,建设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做好各项记录、质量检查资料、影像资料收集工作。建设处有大事记、会议记录等;施工单位每个施工班组都有施工日记,每一个子分部工程项目都有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数码对比照片等;监理单位有监理日记、监理记录、旁站记录。同时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时归档。

为了确保建设任务完成,宝应县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水利投资政策,并积极整合各涉农部门资金,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水利,实现多渠道、多形式投入水利建设新格局。同时,宝应县还发挥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和组织农民筹资投劳兴建、维修、管护小型水利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已投入工日120万个,出动机械台班180万台套,完成土石方955万立方米,修建防渗渠道215千米。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已完成投资8800万元,形象进度55%;宝应县临城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形象进度65%;高邮市水土保持项目已完成投资380万元,形象进度7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全部完成。

深化改革 工程管护体制不断创新

利水之事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

多年来,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管护职责不明确,存在着有人用、无人管,工程效益低下等现象,已明显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已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扬州市将明确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作为水利试点改革的切入点,实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登记与发证制度,按照“县(区)级工程发证给管理单位、乡级工程发证给乡镇政府、村级工程发证给行政村”的思路,对在册统计的所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产权证书发放,从制度上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给予明确。

在明确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基础上,高邮市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纳入了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范围,市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管护员,分层级、分批次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职责要求,明确考核标准,明确工资报酬,明确奖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道、河道、建筑物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护的全覆盖。同时,结合相关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在近年来实施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农村河道轮浚等工程中,对建成后的堤防按照“权属集中、集体投入、市场参与、统一管护”的总体要求,综合开展堤防与绿化统一管护,做到了堤防“一建就收、一收就绿、一绿就管”,有效地保证了堤防安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堤防的绿化功能和生态效益,为创建水美乡村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今后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高邮市水利部门与南京师范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合作,联合开发建设了全市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全市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数据录入其中,建立了数据库,以一张图的形式全面反映工程概况与相关信息,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改革试点等工作,提供了直观、高效、详实的数据支撑。目前,已全部完成全市13个乡镇(园区)的基础数据录入、图表文字校对复核工作,数据信息系统软件正在建设之中,届时点击相关网页,本辖区内河道、圩堤、闸站等水工建筑物信息一览无余。

大手笔、大规模的农田水利会战,在农业生产、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会战,正在强力突破“瓶颈”和弥补“短板”。水利建设,将会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供稿:扬州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