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夫妻25年捐款超10万:对自己抠门 捐钱大方

28.11.2014  11:33

  一床席子、一把剃须刀,竟用了60多年……储振民和妻子都是退休教师,看上去很抠门的他们,从1989年至今省吃俭用,累计慈善捐款10多万元。而这两年,他们还做出一个决定,每年拿出1.2万元固定捐助困难家庭,直到“百年”。“我们帮助别人,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样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悔于人生。”储振民老人说。

  11月21日,在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蒲岸村委一间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爱心捐助仪式,退休老教师储振民向两户困难家庭捐助6000元。

  受捐者之一的曹正兴50多岁,3年前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为了看病,家里已经借了10多万元。有段时间,医生提出要进行化疗,但实在没有钱,曹正兴就在家中吃中药苦熬。还有一位受捐者是村里的一名学生,患有白血病。接到储振民捐助的3000元后,两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储振民老家就在浦岸村,但他很多年不在村里生活了。“我们从心里感谢他!”曹正兴的妻子郑文琴说,“他跟我们非亲非故,却要拿出钱来帮助我们,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安慰。

  储振民在捐助仪式上表示,他和妻子章文秀在有生之年,愿意每年拿出6000元,资助礼嘉镇有困难的人,直到“百年”。从2013年开始,储振民就通过新北区慈善部门每年捐助困难家庭6000元,同样,老两口这个心愿将持续到“百年”。这样加起来,老两口一年要固定捐1.2万元。

  每年固定捐1.2万元给困难户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新北区一公寓内,见到了储振民和老伴章文秀。两人都是退休老教师,都已经87岁了。储振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从1948年开始在武进区横山桥镇当小学老师,1960年进入遥观中学教语文,1990年退休。妻子章文秀退休前在遥观小学当老师。

  “说起来我们家三代都是老师。”储振民说,他祖父、父亲都是教师,自己的爱心捐助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储振民说,父亲储绍熙终身从教,曾被武进区教委、退教协评为“十佳健康老园丁”之一,还是当地坂上初级中学的前身——辅华中学的创始人。

  储振民介绍,1989年,他妻子章文秀所在小学的教室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如果不修缮,村里的孩子就要去其他地方上学。为了修教室,父亲储绍熙掏出1000元,储振民夫妻俩掏出200元,储振民的两个儿子各掏100元。由于钱不够,储振民的父亲还到村里募捐,最终成功将教室修好。“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幸福。”储振民说,多年前父亲去世,而他则一直进行爱心公益捐助,延续的就是父亲留下的“传统”。

  受父亲影响,献爱心25年

  储振民有记事、记账的习惯,在一个本子上,储振民记下了他这些年来进行爱心捐助的“不完全”纪录,满满两页纸。

  在储振民的本子上,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新建学校、修桥铺路,储振民一家人都捐了款。1996年,当地一所学校建图书馆,储振民的父亲一下子就捐了5000元。2008年,储振民80岁生日,他的学生们特地给他送来蛋糕。感慨不已的储振民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向遥观中学捐出1万元。

  1998年洪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他们都有捐款。特别是青海玉树地震,储振民夫妻俩捐了1万元。另外,他们还向福利院捐了1万元。

  算下来,这些年一家人的捐款加起来有十几万元。

  捐助清单记了满满两页纸

  妻子患脑梗塞,为省钱他自己当保姆

  储振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妻子患有脑梗塞,子女不放心他们住在乡下,就让他们住到了城里。儿子家中人多,两位老人在同一个小区租了套公寓房。

  在很多熟人眼里,虽然储振民捐款很大方,但老夫妻俩生活却很简朴。妻子行走不便,储振民并没有找保姆。买菜、烧饭、打扫、照顾妻子,80多岁的储振民“承包”下来。“请一个保姆一个月要几千块,那些钱可以省下来帮助别人。”储振民说。

  记者看到,老人房间里几乎没什么值钱的电器和摆设。一床席子,夫妻俩居然用了60多年,直到去年实在破得不成样子才扔掉。储振民参加工作后买的一把剃须刀,用了60多年现在还在用。记者看到,这把老式的剃须刀拆开后,可以收在一个黑色小盒里,只有火柴盒大小。

  为了省钱,储振民动了不少脑筋。小区附近的理发店剪次头发要15块,储振民专门找到一处小理发店,只要5块钱。储振民说,老伴行动不便,他买了理发工具,每个月自己给老伴剪头发。

  80多岁的储振民身体很硬朗,“我自己也琢磨出一些养生之道,这么多年,感冒都很少。我们不生病,那就是省钱。

  礼嘉镇浦岸村村支书殷德强告诉记者,老人生活节俭,做慈善献爱心也得到了子女的支持,而储振民的子女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你到我们村里问问好了,说起他们一家,肯定是没说的。”礼嘉镇浦岸村委副主任宣华峰说起储振民老师,不禁竖起大拇指。

  福利院负责人:他乐观、热心,帮起人来从不吝啬

  妻子章文秀患脑梗塞后,老两口住进了常州市福利院的养老房内,一方面方便就医,另一方面方便照顾妻子。储振民说他们曾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

  常州市福利院自理区负责人包女士回忆说,储振民家中其实条件不错,但夫妻俩生活上却超乎异常地节俭。看上去“抠门”的老人帮起人来却从不吝啬,特别是2008年还向福利院捐了1万元。

  储振民对福利院内的其他老人很热心,到后来,有什么事情,老人都爱找“储老师”。到福利院帮忙的志愿者中,很多人是学生,储老师会和他们谈心。谁的功课需要帮忙的,他也会帮助补课。

  储老的学生:帮助别人后,他发自内心地开心

  河海大学教授纪玲妹称,她仍然记得储振民冒着大雨到她家,劝父母继续让她上学的情景。纪玲妹当时在遥观中学上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了没多久,纪玲妹和班上好几个女生都决定辍学。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储老师到我家的时候身上都湿透了。”纪玲妹说,她已经记不得储老师当时说了些什么,而父母也正是被这位老师的“态度”感动,同意让纪玲妹继续上学。之后,纪玲妹顺利考上大学。其他几个女孩子也在储振民的劝说下,继续上学。

  “他的那么一个举动,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纪玲妹说,至今她还会时常去看望储老师,“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后来他退休了,做了很多公益,更让我们做学生的感到敬佩。他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不图名利,就是为了帮助别人。每次帮助人后,听他说起来,我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地开心,这种精神真的难得!

  慈善部门工作人员:他把做慈善当成件神圣的事

  走进储振民的家中,就可以看到迎面的墙上贴满了荣誉证书,证书上方还专门题写了“乐在其中”四个字。

  在储振民心里,帮助别人能给他的退休生活带来快乐。去年下半年,搬到新北区的住处不久,储振民就先后给新北区委办公室和区民政局写了信。储振民在信中表达了捐款意向,愿每年拿出6000元,资助新北区有困难的人,直到“百年”。

  常州市慈善总会新北区分会工作人员潘凌燕说,收到信后,和老人沟通了好几次。“他对慈善捐助特别认真、严谨,把它当成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在做。”潘凌燕说,储振民提出捐款意向后,让民政部门确定捐助对象,并把具体情况告知他。储振民在“核定”捐助对象时,倾向于选择“老年丧子、中年丧偶、少年丧母”这类情况。在储振民看来,人一生中遭遇这样的情况,尤其痛苦,特别需要帮助。选定对象后,储振民还主动提出,由他亲自将钱款交到受捐者手中。今年8月,在得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地震后,储振民又拿出3000元捐给地震灾区。“跟他几次接触后,我们就感觉他像是一个老朋友。”潘凌燕说。

  “虽然他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他做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地对这个社会有益的,很了不起!”遥观中学退休老校长黄琴秀这样评价储振民。(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