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量化指数形式明确慈善工作目标任务

10.04.2015  11:32

  新华网南京4月9日电(戚轩瑜)  4月9日上午,《省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政务服务中心召开。本网从会上获悉,江苏省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广泛覆盖的慈善组织网络,全省慈善组织基金总量达264.7亿元,年均支出34亿元,累计救助2800余万人次。

  《实施意见》描绘了江苏慈善事业发展新蓝图。据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江苏省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相结合,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拓展创新慈善载体形式,并积极培植先进慈善文化,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通过加强对各类慈善事业主体的指导、支持和监管,加快推动江苏省慈善事业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活力。

  侯学元厅长表示,江苏将进一步发展基层慈善组织,对全省慈善类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我们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在本小区内建立慈善互助会或设立互助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活动。这些带有草根性的、互助性的慈善组织,虽然它不够高大上,资金募集能力、工作能力并不强,手段也没有那么现代化,但这种互助性的慈善组织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反应快速灵敏。这符合中华民族邻里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创建慈善信息平台也是江苏省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新举措。“2013年江苏省民政厅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合作,创建了全国首家省级慈善信息平台系统,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实现本辖区内慈善信息网上互联互通,提升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今年,我们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全省慈善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引导全省慈善组织主动公开财务、捐赠、业务活动等各类主要信息,集中公布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活动信息和人员机构信息,确保慈善组织阳光运作、透明运行。”省民政厅副厅长钮学兴介绍。

  据了解,在连续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估中,江苏省获评“慈善七星城市”、百强慈善城市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今年,江苏省也率先以量化指数的形式,提出了本省慈善工作的六大目标任务。

  指数一:政府支持指数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广泛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到2020年(如无特别注明,以下指标均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配套措施、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指数二:社会捐赠指数

  全省家庭参与捐赠或提供志愿服务比例达20%以上,社会捐赠总额占GDP的比例达到0.2%。

  指数三:慈善组织指数

  每万人拥有公益慈善组织不少于8个,每个县(市、区)、街道(乡镇)都建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每个城乡社区拥有1家以上登记或备案的互助性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建立登记或备案的互助性慈善组织形成规模。

  指数四:志愿服务指数

  全省注册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5%,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务时间平均达到24小时以上。

  指数五:慈善文化指数

  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并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工作考评。慈善城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指数六:慈善透明指数

  实现慈善信息动态监测和管理,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活动的信息透明度达到8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