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仔”转战微信 会计收“老板”微信指令汇出68万

06.02.2016  09:28

  骗子冒充老板在QQ上让会计汇款,这是不少人熟知的诈骗手段,而现在,骗子已经从QQ转战微信。前不久,南京某公司会计收到“老板”微信,让汇钱。他哪有怀疑,直接汇款68万多元,结果发现被骗。南京秦淮警方立即展开调查,远赴广西,通过一个月的艰辛工作,终于捣毁了一个以微信为诈骗工具,由总策划、键盘手、车手等人员组成的诈骗团伙,现场缴获涉案银行卡近千张,冻结资金近50余万元。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诈骗团伙居然隐藏在西南边陲小镇的一个宗族祠堂内,而且他们为了逃避打击,还戴着“人皮面具”去取款。

  【案发】

  “老板”微信下令,会计汇出68万多元

  去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江苏南京秦淮区某公司的会计李某在玩手机时,手机微信突然收到单位“吴老板”加自己微信的申请。看到申请人的头像是自己老板,申请号也是老板名字的拼音缩写和手机号码,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申请。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李某突然收到“吴老板”的一条微信,说有一笔加急款需要支付。在李某公司,这种情况很常见,李某没有多想,根据“老板”给的银行账户,着手汇款687000元。根据公司财务制度,打款需要财务总监签字。李某当即写了一个付款申请送到了财务总监徐某的手中,并说这是“吴老板”的意思。徐某也有“吴老板”的微信,当即请示。“吴老板”在微信上说,让徐某立即签字,尽快打款。

  得到“老板”确认后,徐某和李某一起将687000元汇了出去。没过多久,“吴老板”再次通过微信下指令,让李某再汇100多万元到另一个账户里。就在李某准备汇款时,吴老板回到了单位。李某一说汇款的事,他一脸茫然,表示自己没有要求汇款,也没有发微信给李某。

  那是怎么回事?李某赶紧将手机拿出来给吴老板看。吴老板发现,自称“吴老板”的微信号和自己的微信号很像,就差几个字母。意识到被骗后,吴老板和李某赶紧向南京秦淮警方报案。那么财务总监徐某怎么也会收到“吴老板”的汇款指令呢?原来,他手机上的微信也是骗子冒充的。

  【抓捕】

  民警“送快递”近一月挖出诈骗窝点

  案发后,南京警方迅速成立由秦淮公安分局、网安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展开调查,江苏省公安厅也对此案挂牌督办。

  通过侦查,专案组发现嫌疑人藏身广西宾阳,于是立即赶赴当地开展工作。在宾阳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很快明确了该案主要嫌疑人身份——宾阳人罗某。然而,要在茫茫人海中把他找出来可不是易事。经过多日排查,专案组发现嫌疑人已经躲进当地一偏僻村庄,村口有女人和狗放哨,外人很难进入。“我们第一次开车进村,到村口就被拦住了,车玻璃也被人砸碎了。”侦查员巫凯说。

  怎么办?侦查员巫凯和姜登峰灵机一动,在当地快递公司借了几套快递员服装,以快递员的身份混进了村子。村里情况也很复杂,送了20多天“快递”,侦查员还是没有发现罗某的藏身之所。1月24日,宾阳罕见地下了一场雪。“这可是瑞雪啊,我们终于发现了罗某行踪的线索。”姜登峰说。

  原来,侦查员注意到,下雪天村子里几乎没什么人出门了,但该村的宗族祠堂反而有些热闹。又不是什么重要的祭祀日子,却总是有人神秘地出没。而通过进一步侦查,侦查员发现居然有一条网线连入祠堂内,这里很可能就是窝点!当晚,在当地警方配合下,专案组民警冲进祠堂,果然发现罗某等人正在昏黄的灯光下通过微信冒充“老板”下达汇款指令。

  戴“人皮面具”取款

  罗某交代,该诈骗团伙为家族式的,团伙成员基本都是亲戚,关系最远的也是同村人,所以即便不在祠堂的其他团伙成员,离得也不远。专案组很快根据罗某交代,将责转账的陈某抓获,但负责取款的车手廖某、丁某和负责聊天的操盘手阿胖却不见踪影。

  “他们跑不远,可能出去‘干活’了。”专案组立即扩大搜索范围,兵分多路守在周边的ATM取款机附近。果然,凌晨民警在一处ATM机处将前来取款的廖某和丁某抓获。让民警意外的是,在两人身上除了搜出多张银行卡外,还有一张“人皮面具”。廖某交代,这是他取款时戴的,为的就是躲避银行的监控和警方的追查。

  随后,民警在廖某等人家中查获了近千张用于作案的银行卡和另外3套“人皮面具”。根据廖某的交代,很快阿胖也落网,至此整个诈骗团伙被一网打尽。

  【揭秘】

  诈骗团伙分工明确,已成产业链

  根据嫌疑人的交代,专案组了解到,该诈骗团伙分工明确,而且已经做成了产业链。据罗某交代,他们最初通过QQ诈骗,而现在微信用的人多了,便转战微信。在宾阳当地,罗某等实施QQ、微信诈骗的人被称为“Q仔”,他们在在行骗过程中一般会分为4到5个“小组”。

  第一小组是“采购组”,主要负责购买盗号软件,即木马病毒;第二小组是“撒网组”,主要负责广撒网病毒链接发给QQ用户,谁好奇点击谁就中招。

  第三小组是“研判组”,主要负责将搜集到的QQ用户资料及聊天记录进行分析研判,筛掉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用户人群,留下学生、会计等重点目标。骗子会对重点目标进行产期观察,了解其人际关系。比如,有人习惯在自己的QQ资料上写“某某会计”,聊天记录中可能有“多少钱款数额,已经打入,请查收”等信息。

  第四小组是 “策划组”,主要进行剧本写作,这种剧本非常详细,“受害人可能有很多种回答方式,所以针对每一种回答,剧本上都写了应该如何对答,才能博得信任。”民警介绍。

  第五小组就是“取钱组”,他们被称为“车手”,因为风险较大,通常能拿到诈骗款10%-30%不等的提成。由于取款没什么技术含量,警方发现上到60岁的老人,下到14岁的未成年人,甚至女性会铤而走险去取钱,分得一至两成的“跑腿费”。而为了躲避打击,“取款组”也衍生了一个产业链,有人用虚假身份注册空壳公司,并用虚假手续在一些管理不严的金融部门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或租用多部移动POS机,供诈骗分子大额套现。

  【对话】

  “Q仔”放话:不是你不贪就不会被骗

  对话人物:90后“Q仔”阿杰

  记者:你怎么想起干这行的?

  阿杰:我没读过什么书,但看到身边的人干这行都开上了豪车,就有点眼红。

  记者:你们一般选择骗什么样的人?

  阿杰:主要是企业会计,搞到一笔都是大钱。

  记者:成功率有多高?

  阿杰:看运气吧,一般万分之一,有的人骗一个月都成功不了一起。现在很多人防范意识比较高,很快就能识破我们的伎俩,还会在网上对我们进行调戏和辱骂。

  记者:你讲讲,如果你是个会计,怎么防你们这种诈骗?

  阿杰:就是观念和制度,只要有这个意识,再加上公司财务制度完善,就不会上当。现在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贪就不会上当”,其实已经有点过时了,关键还是意识。我们这种诈骗手段,只要打个电话核实就露馅了。另外现在很多公司都是老板说了算,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只要老板一个短信、一个微信会计就把钱汇了。如果有制度必须签字、打电话确认就骗不到了。

  记者:那你们会不会升级诈骗手法?

  阿杰:没有,只是外壳在变,内容没变,还是那个剧本,那个道具。只是我们也会与时俱进,比如前面播《芈月传》,我们就在网上制作“芈月传全集下载”的木马压缩包,也骗了很多人。

  【提醒】

  诈骗不断演化,网上谈钱需留心眼

  如何避免上当?侦破过多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民警巫凯提醒:“只要在网上有人向你提‘钱’,就一定要小心!”如果无法识别对方的真实身份,必须打电话、当面进行核实,或多问一些关于转账、用钱的细节问题。如果对方以各种“巧合”(例如手机进水了之类)蒙混,不能信以为真,也不要盲目相信对方提供的“验证”电话号码,通常那只是为你准备好的“双簧戏码”。

  在QQ微信上聊天时,骗子会照搬你熟人的QQ微信头像、最近签名及其他QQ微信用户信息,但QQ微信号码是唯一的,最好熟记亲朋好友的QQ微信号,一对照,骗子立马现形。另外,要留意平时熟人在QQ微信上聊天的习惯(如喜欢用的标点、表情、称呼等),甚至与对方约定暗语,择机抛出一两句,也可验证对方底细。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