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江阴打造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01.03.2016  16:34
 

2015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在各镇、街道建立了14个果蔬、餐厨垃圾综合处理点,在城区设置了16个餐厨垃圾就地式处理点,从垃圾产生源头就实行分流处理,不再收集进城。该市在全省首创“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运输、处置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并且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初步形成“焚烧发电为主,有机处理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置新格局。“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此间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通过收集近5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同时对垃圾来源进行详细调研,江阴市提出垃圾分类管理,以最大限度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江阴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2015年该市累计处理餐厨垃圾335吨,产出有机腐熟料13.6吨、油脂760公斤;累计处理果蔬垃圾838吨,产出有机腐熟料55吨。目前,在建和新建的30个有机垃圾综合处理点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运,建成后,果蔬类以及部分餐厨类垃圾将按照属地管理,从垃圾产生源头就实行分流处理,不再收集进城。

建立有机垃圾综合处理点,是典型的垃圾大分流,将餐厨、果蔬类有机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流出来,进行单独收集、单独处理。”该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细分类,是指将日常生活垃圾再进一步细分成餐厨废弃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程序进行作业。在垃圾细分类上,该市月城镇沿山村早就走在了前列。早在2013年,沿山村就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将其纳入包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年度考核内容。从2013年至今,该村已陆续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垃圾分类。

刘佳佳

2016年2月26日《中国建设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