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射阳“移民法治驿站”利民惠民

31.10.2016  20:34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本报记者 施为飞

  “移民法治驿站是老百姓的矛盾终点站、普法加油站、利民惠民站。”对于射阳县洋马镇的村民们来说,这并不是空话。

  从今年1月开始,射阳县司法局率先在洋马镇成立“移民法治驿站”,全面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解、民事民管制度,从而真正实现矛盾发现在老百姓身边,问题解决在老百姓身边,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压器”。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要求全省宣传推广。

  近日,记者来到洋马镇实地探访“移民法治驿站”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治理体系,感受其给广大移民带来的变化。

  “老王为我家的事跑好几天,说的话句句在理,我们再也不闹了!”10月21日, 洋马镇“移民法治驿站”网格员王玉华听当事人周成新这么说,心里顿时亮堂。

  9月27日,洋马镇厚朴东路228接线药材村一组地段,因造桥导致三峡移民周成新家河边的竹园被毁。周成新全家非常气愤,遂阻止施工,并与施工队发生冲突,闻讯赶来的村支书及主任多次调解无果。

  “移民法治驿站”网格员王玉华了解情况后,立即与施工队负责人沟通,耐心讲解有关法律法规。与周成新全家商量赔偿方案,通过利弊分析,多方面思想工作,最终达成补偿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射阳县是国家安置三峡移民的重点县,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共有三峡移民2500余人,分布在13个镇区,涉及149个村295个组。”射阳县司法局局长周建业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民参加社会生活日渐深入,涉及移民的各类矛盾纠纷、来访来信事件时有发生。洋马镇有300多户三峡移民,县司法局针对洋马镇移民集中的特点,在该镇挂牌成立全县首家“移民法治驿站”。

  “移民法治驿站”选聘能力强、威望高、有热情、影响力大的“移民能人”为法律服务特邀委员,因此在移民心目中也是他们的靠山。

  “到这里调解少跑腿心气顺。”说起“移民法治驿站”的作用,洋马镇兴垦村党支部书记杨友祥讲了个小故事。

  2008年初,家住兴垦村的陈军因村土地平整打坝,他以“六林带南的水排不了”为由,不同意这个做法。在此期间,他与镇、村领导的对抗没停止过。因此该坝8年来一直没挖通。

  今年8月,村镇实行环境整治,规定养殖户必须要有化粪池和沼气。陈军与镇领导、村干部闹得不可开交,矛盾进一步激化。

  “移民法治驿站”站长向以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首先把陈军请到“移民法治驿站”,协商沟通,了解其想法,并告知化粪池在降解过程中产生沼气,可引出做燃气;化粪池降解完的产物可作为优质天然化肥使用,让其对化粪池和沼气的各种优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接着,向以润又把村部书记杨友祥和村主任吉同俊与陈军请到一起,依照相关法律提出“合法的依法保护、不合法的坚决驳回”原则,最终商定,化粪池、沼气池建造好后,保证陈军家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全部整治到位。按照法律专业人士提供的法律协议范本签字确认,记录员全程记录调处过程并建立法律档案。

  让杨友祥没想到的是,8年的纠纷,不到三天双方就签署了协议,至今再没有发生过冲突。

  如今,“有事就去‘移民法治驿站’”,成为洋马农村的法治新时尚。今年以来,“移民法治驿站”已化解移民各类疑难复杂矛盾纠纷50多件,“移民法治驿站”成为基层特色社会组织品牌。

  射阳县普法办在分析移民上访的案例中发现,许多移民上访存在盲目性。究其原因,部分移民法律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要切实改变移民‘信访不信法’的状况,首先要让移民树立法治意识。”周建业说。

  “刚开始向群众普法时,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一种形式,认真听的并不多。”针对这一情况,有着20多年公益普法经验的“移民法治驿站”站长向以润,根据移民实际情况设计讲课内容,针对移民纠纷调解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并将个人电话号码制成名片发给辖区移民,随时提供法律咨询。

  把法治理念搬进村居,把法治意识种在了田间地头。为把“法律福利”送到移民身边,向以润带领法治站成员加大移民政策法规宣传解释力度,注重普及《三峡工程移民条例》、《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今年以来,“移民法治驿站”共举办法治宣传讲座18余场,免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200多份,受益群众近万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