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司法所长“老杨”为民辛苦为“和”忙

25.01.2017  16:31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本报记者 郑 弋  

  在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司法所长杨晓峰的“名气”很大,街坊邻居都称他“老杨”。其实“老杨”并不老,今年才46岁。

  临近岁末,记者约了杨晓峰好几次,可他的事情太多,采访因此被一推再推。1月23日一大早,记者走进宁海路司法所,目睹和感受了杨晓峰为百姓和谐奔波忙碌的一天。

  7点30分,杨晓峰像往常一样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司法所,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要把昨天调解的纠纷整理归档。”招呼记者坐下后,杨晓峰随即坐到办公桌前,摊开一摞卷宗,在本子上不停地写着。

  “杨所长有记日记的习惯。”司法所工作人员李慧翻开杨晓峰日记介绍说。担任司法所长5年来,这样的日记已记满了10多本,记录着杨晓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春节马上到了,农民工回家心切,要求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成为焦点,我们要多辛苦一下。”9点30分,在司法所会议室,杨晓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碰头会,布置当天工作任务。

  “杨所长,夏冒来了。”10点10分,会议刚结束不一会儿,负责社区矫正的司法所工作人员高岩,领着夏冒(化名)进了杨晓峰办公室。夏冒是出生于1993年4月的土库曼斯坦小伙子,2014年9月考入南京某高校读研。因为酒后滋事,2015年9月被鼓楼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2015年10月29日,宁海路司法所为其办理了社区矫正入矫手续。

  “夏冒刚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时很不适应。”高岩告诉记者。为共同做好夏冒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杨所长专门为其制定矫正方案,并专门组成矫正小组,还签订了《社区矫正责任书》。杨晓峰说:“其实,我昨天已就夏冒的个人表现,走访了他的大学同学和老师,并约他今天来汇报思想的。”一个多小时,杨晓峰耐心地向夏冒讲解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及相应的权利义务,鼓励他:“珍惜机会,遵纪守法,努力学习,虚心接受改造!

  夏冒前脚刚走,又来了北京西路居委会的唐某夫妇。29岁的唐女士新婚不久便因家庭琐事要和丈夫闹离婚。

  杨晓峰从法理和情理多方解释,劝导他们:夫妻二人并非感情破裂,只是经常闹点小别扭,希望大家都能慎重考虑,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在杨晓峰的耐心调解下,夫妻俩表示,今后一定和睦相处,互相包容。

  送走唐某夫妻俩,已过午饭时间,饥肠辘辘的记者跟着杨晓峰来到食堂。刚匆匆地扒拉几口饭,杨晓峰的手机再次响起:“杨所长,农民工围堵住我们公司大门,请你快来调解。”放下还没有吃完的饭,杨晓峰急匆匆地骑上车赶过去。记者见状,也随机跟上了他的脚步。

  原来,去年2月,衡国华、韩林勇等43名农民工,经中山北路某公司介绍,赴蒙古国务工。谁知遇到蒙古国政策调整,导致43人白跑了一趟。为此,43名农民工要求公司支付生活补助、路途补贴、误工补偿等费用工383100元。双方多次协商,但赔偿金额一直没能达成一致。

  “聚众滋事是违法行为,解决问题一定要通过法律渠道!”杨晓峰先劝退农民工找来的“帮手”,然后召集农民工代表和公司法人代表进行调解。他细细分析各种利害关系:假如矛盾扩大,对公司的经营发展都没有好处。公司法人代表最终松口,双方就赔偿细节达成了一致意见。四个小时后,杨晓峰现场制作了赔偿协议书,双方签字生效。43名农民工一次性拿到生活补助、路途补贴等费用383100元。双方都跟杨晓峰连声道谢。

  忙碌了一个下午,杨晓峰回到了司法所。还未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辖区居民郭敏(化名)便敲开了他的办公室门。“小郭,你的事已结有了眉目。”原来,郭敏在某公司工作11年,2014年5月在体检中查出尿毒症。昂贵的医疗费让郭家花光了所有积蓄,郭敏的父母东借西凑,花了30多万元,给儿子做了肾移植手术。谁知郭敏出院后,公司却以他是临时工为由,不但未支付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用、困难补贴等,反而将他开除,使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位31岁的汉子无计可施,于焦虑万分中,抹着眼泪找到了杨晓峰。杨晓峰热情地接待了他,帮助复印所需材料,电话联系江苏兆帮律师所律师马红君,同时与公司负责人约好调解时间。

  真是为民辛苦为“”忙啊!深冬的南京古城寒意正浓,踏着新春欢快的脚步,走访入户、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民事纠纷调解、特殊人群管理……5年过去了,杨晓峰一直忙碌奔波在宁海路辖区9个居委会,为民承诺件件兑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赤诚和对群众的真情,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与坚守。“群众的事无小事!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群众往往是在无助、无奈的时候才找到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忙一点也值得!”杨晓峰对为民服务的理解特别朴实。

  “老杨是一个把百姓的事放在‘心尖’上的人。”街道居民这样评价杨晓峰。不忘初心,逐梦和谐。自2012年担任宁海路司法所长至今,他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60起,其中群体性矛盾50余起、疑难社会矛盾30余起,涉及金额高达630多万元。无一起当事人认为调解不合理上访事件发生,无一例“民转型”案件发生,创下了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率“三个100%”的佳绩。2016年9月,他被评为全省“最美司法所长”;今年1月,他又被评为“南京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