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全国部分地区上半年税收情况

20.07.2015  18:24

  适应经济发展 促进改革转型

  全国部分地区上半年税收情况

  本报记者、通讯员集体采写

  税收平稳增长

  今年上半年,各地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实现了税收的稳步增长。

  北京国税·5.5%

  北京市国税局系统完成收入5276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剔除不可比因素后,税收同比增长11%。税收规模居全国国税系统第一位,增速第21位。完成出口退税196.2亿元,同比多退24.7亿元,增长14.4%。

  上半年,除车辆购置税外,其余税种均同比增长。金融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仍旧位居税收收入前三,行业税收逐渐呈现多点支撑局面。此外,通过加强征管共增收117.7亿元。

  北京地税·13.5%

  北京市地税局系统累计完成各项税费收入2103.3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0.4亿元,同比增长10.9%,收入进度为55.7%,与经济保持协调发展。

  北京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能力较强,为税收增长奠定了稳固基础。全市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和企业效益、个人收入的不断提升,成为带动地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安徽国税·7.4%

  安徽省国税局系统收入811.7亿元,同比增长7.4%。

  税收经济弹性系数为0.9,基本协调;增值税、消费税对全省增收贡献率达82.2%,拉动全省税收增长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增长2.8%,增速偏低;上半年累计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共计255.6亿元,占全省税收比重达31.5%;税收增长动力和结构优化;大企业税收增速快于全省1.1个~1.7个百分点。

  山东国税·2.2%

  山东省国税局系统完成国内税收收入1464亿元,同比增长2.2%,增收31.1亿元。全口径国税收入完成1746.2亿元,同比下降4.1%,减收74.5亿元,主要是海关代征“两税”减收105.5亿元所致。今年上半年该局办理出口退税184.1亿元,同比增长11.2%。数据显示,山东省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股份制企业税收领跑;税收结构有所优化,现代服务业增势好。

  湖北国税·11.4%

  湖北省国税局系统收入累计完成1087亿元,同比增长11.4%,完成年度计划的53.1%。累计税收增幅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8个百分点,税收规模首次实现半年破千亿元,继续领跑中部六省。

  上半年,湖北省国税局分析发布风险纳税人近两万户,核实60%即约1.1万户纳税人存在问题,增加税收5.5亿元,调减年度弥补亏损额逾6亿元。

  贵州国税·4.5%

  贵州省国税局系统完成收入436.7亿元,同比增长4.5%,增收18.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50.2%。其中,清缴欠税2.9亿元,稽查查补税收3.8亿元,征收零散税收3.8亿元。

  与此同时,减免退抵税118.1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同期税收快11.8个百分点。

  西藏·19.8%

  西藏国税局系统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19.8%,增收15.8亿元。收入规模和增收幅度均创历史新高。企业所得税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各税种的第一位,支撑作用明显。此外,中央级税收增速略快于地方级税收,基本实现协调增长。中央级和地方级税收分别完成48.8亿元和4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0.6%。

  宁波国税·15.0%

  宁波市国税局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647.1亿元,同比增长15.0%,各税种均实现增收。完成国内增值税358.3亿元,同比增长12.5%;国内消费税147.4亿元,在消费税新政影响下同比增长35.3%。

  政策效应显现

  在各地上半年的税收数据中,能明显看到各项政策带来的效应已逐步开始显现。例如,“营改增”、小微企业一揽子减税政策带来减税,成品油、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效应也已有显现。

  上海·23.0%

  上海市税务机关组织税收6607.8亿元,同比增长23.0%,增收1237.0亿元。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743.2亿元,同比增长6.6倍。剔除印花税因素,税收收入完成5864.6亿元,同比增长11.2%。

  福建国税·4.9%

  福建省国税局系统(不含厦门)完成收入874.7亿元,同比增长4.9%。扣除海关代征,组织税收收入757.1亿元,同比增长9%。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入库税收456.4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成品油行业入库税收97.5亿元,同比增长2.5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入库299.8亿元,同比增长0.5%。

  河南国税·4.0%

  河南省国税局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908.4亿元,同比增长4%。同时,共办理减免税152.2亿元,办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38.6亿元,“营改增”减税28.59亿元,办理小微企业减免税3.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71.5亿元,同比增长25.6%。

  广东国税·3.9%

  广东国税收入累计完成3682.2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海关代征税收后,国税局系统组织国内税收2877.3亿元,增长8.8%。共办理出口退(免)税1168.5亿元,增长16.1%。受政策调整影响,国内消费税362.2亿元,增长14.0%。

  受电信业“营改增”影响,信息传输技术服务业实现税收78.7亿元,同比增长58.9%;受证券市场火爆影响,金融业实现税收131.1亿元,同比增长21.6%;受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影响,石油化工业实现税收261.2亿元,同比增长20.7%。以上4大行业合计增收129.8亿元,占全省国税增收总额的94.0%。

  广西地税·6.4%

  广西地税局系统共组织财政收入480.6亿元,同比增长6.4%,剔除“营改增”翘尾因素后实际增长7.4%以上,完成目标任务的48.3%。

  该局系统累计为纳税人减免税款20多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减免税款约5.4亿元。同时,出台了100条支持广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推动“三区统筹”协调发展税收政策服务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四川国税·5.6%

  四川省国税局系统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年初计划的50.4%。增收的主要行业为:成品油完成30.5亿元,增长90.7%;金融业完成95亿元,增长55.6%。减收的主要行业包括:烟草业、汽车业税收和房地产业。税收优惠合计减免税271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

  辽宁国税·-2.7%

  辽宁省国税局系统组织入库各项税收收入739.8亿元,同比减收20.2亿元,下降2.7%,与第一季度下降幅度持平,但主体税种降幅收窄,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比第一季度回升了1.7和2.8个百分点。

  陕西地税·-3.4%

  陕西省地税局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773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入库税收和教育费附加553.1亿元,同比下降4.6%。上半年,全省13个税种中,有4个税种实现增长。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6.6%,成为增长最多的税种。

  大连国税·21.1%

  大连市国税局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318.1亿元,同比增收55.4亿元,增长21.1%。税收增速在全国36个省市中名列前茅。

  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品油税率三次提升、电信业“营改增”翘尾,两大政策性因素拉动税收增长13.8个百分点,对上半年税收增长贡献度达到65.7%;二是该局创新重点税源管理服务,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税收226.6亿元,同比增长34.6%。另外,首例预约定价安排增收税款8000万元。

  经济结构优化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税收数据也开始呈现更优化的趋势。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近一半;相对应地,第三产业贡献的税收,在各地的税收分析表里,也正逐步上升。

  河北国税·6.7%

  河北省国税局系统完成税收收入936.9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为39.0%,第二产业中现代制造业等6个行业合计增收9.7亿元,同比增长10.8%,拉动税收增长1.1个百分点。

  各项征管因素共增收25亿元,拉动税收增长2.8个百分点。上半年成品油政策调整、电信行业“营改增”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三项政策调整共增收34.6亿元,拉动税收整体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

  江苏国税·8.3%

  江苏省国税局系统累计完成国税收入3133亿元,同比增长8.3%。受成品油消费税政策性增收拉动,入库国内消费税336.8亿元,同比增长15.6%。

  第三产业入库税收830.4亿元,同比增长12.3%,比第二产业高5.1个百分点。办理出口退税693.3亿元,同比增长17.0%;办理减免退税467.1亿元;推进“营改增”试点减税116.9亿元。

  浙江国税·6.2%

  浙江省国税局系统(不含宁波)组织收入1718.4亿元,增长6.2%;办理出口退税796.4亿元,增长8.5%。

  该省第三产业国税收入增长9.6%,第二产业国税收入增长5.0%。三产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国税收入增长78.9%,资本市场服务业增长107.2%,保险业增长15倍。此外,该省国税系统共办理各类减免税369.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入库国税收入的1/5。

  重庆地税·12.7%

  重庆地税局系统组织地方税费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实现661亿元,同比增长10.7%。税收增速领跑西部,排名全国第五。营业税克服“营改增”和去年同期高基数等不利因素,累计实现230.5亿元,同比增长7.1%。服务业税收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实现51.9亿元,增长48.3%,居民服务业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21.8%。

  2015年7月20日《中国税务报》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