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烈士之女来南京祭拜 连磕70个头

15.08.2015  10:30
对着父亲的名字,邵英子和女儿、外孙一起磕头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对着父亲的名字,邵英子和女儿、外孙一起磕头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烈日下,80岁的邵英子对着刻有邵瑞麟名字的烈士名单墙,连续磕了70个头,地面被她的汗水、泪水洇湿。邵瑞麟牺牲至今已有73年,昨天,邵英子来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按照满族的风俗祭奠家父。“爸爸,我从重庆嘉陵江畔,千里迢迢地来祭拜您了。”烈士名单墙下,空军女儿邵英子饱含热泪,诉说起她对亡父的深深思念,以及她亲历的国家从贫弱到富强的过程……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爸爸牺牲的消息,登上多家报纸

  昨天上午,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一见到受邀参加活动的98岁抗战老兵朱亚泉,并得知他祖籍杭州、曾在位于笕桥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作过时,满头白发的邵英子就高兴得像个孩子,“我刚去过杭州,寻自己的根。我现在重庆北碚生活,但我是在笕桥出生的。

  其实关于杭州,邵英子并没有太多的记忆。1935年,邵瑞麟以优异成绩从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当年,邵英子降生在航校家属宿舍。两年后,抗战全面爆发,他们一家随空军后撤至云南。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时期,我爸爸的战友们,轮流抱着我这个小女孩,一路跋山涉水到了云南。”当年,邵英子还只是个两岁的小孩。这些经历,是她后来从爸爸的得意门生、杭州籍英雄飞行员吴其轺口中得知的。

  1941年底,邵瑞麟几经请缨后,终于获准转入战斗大队,任空军第2大队11中队少校队长,进驻成都太平寺机场。“爸爸的任务是,命令一来,就要率队出去打敌人,还要去飞机场训练。每天天不亮,车子把他接走。爸爸快回来时,我们就会守在门口,等那个熟悉的身影。

  直到1942年1月22日,那天,邵英子怎么也等不来自己的爸爸。第二天,空军少校邵瑞麟壮烈牺牲的消息,登上了当时多家报纸的头条。

  那一年,7岁的邵英子,永远地失去了她的爸爸,留在家里的,是精神崩溃的妈妈和3个年幼的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