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靖江主要战斗(四)

27.08.2015  03:28

 

抗战时期,弯腰沟埭是县委、县政府、县独立团团部的驻地。

 

智取新丰市

 

新丰市位于靖泰公路的生祠堂至毗卢市之间,伪十九师进占靖江西部地区时在此设立据点,由伪七十三团1个连驻守。

 

县独立团(以下简称县团)为扩大战果,进一步消灭伪十九师的有生力量,决定由党总支书记彭启与参谋季藩率领二连1个排,化装成伪军,智取新丰市。1944年4月7日晚,彭、季率队隐蔽到毗卢市至新丰市之间的陈家埭。4月8日上午10时许,化装成伪军的3名侦察员赶到据点门口,以口渴找水喝为由,进入了据点。伪连长周凤鸣十分麻痹,正在邻近的鱼塘边看捉鱼。一会儿,化装成中尉排长的县团二连连长赵英奎带部队来到据点门口。伪连长从鱼塘边赶来笑脸相迎,寒暄“一路辛苦了!”又走向鱼塘看捉鱼。接着,县团总支书记彭启、参谋季藩和几名战士也进了据点。

 

11时整,“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声在敌碉堡内响起。伪连长十分慌张,正准备回据点时,县团侦察员丁金元的枪口已抵住他的后脑勺,并命令他集合部队。他见县团部队已控制住据点,只得听从指挥,束手就擒。其余伪军统统乖乖地当了俘虏。整个战斗只用了3发子弹,全俘伪军122名。

 

活捉朱鼎坤

 

朱鼎坤原是靖西地区臭名昭著的土匪头目,投靠伪十九师当了伪营长后,更施虐于靖泰边区民众,抢劫、绑票、杀人、放火,无所不为,手段残暴,令人发指。人们称他为“杀人魔王”。

 

县独立团和短枪队曾多次捕杀朱鼎坤,均因其奸诈,行踪无常,屡屡逃脱。1944年4月上旬,县委从内线得悉朱鼎坤将于4月13日由泰兴城伪十九师师部返回新镇市据点,乃派兵埋伏捉拿。12日晚,县独立团总支书记彭启,奉命率一支精干小分队(内有公安局短枪队员),秘密进至新镇市与毗卢市之间的界河南岸一独户草房内埋伏。机枪架于河南隐蔽处,枪口对准一河之隔的朱的必经之路,界河内备1只小木船,待战斗一打响,由突击组乘船渡河,擒拿朱鼎坤。

 

13日上午10时许,新镇市据点出动伪军数十人,沿界河北岸公路,向毗卢市行进,迎接朱鼎坤。不久,这股伪军便向新镇市开了过来。诡计多端的朱鼎坤,骑着自行车,混在队伍前面的侦察兵之中。当其进入伏击圈时,县团战士的机枪步枪猛烈地向河北射击。朱见势不妙,弃车钻进麦田逃跑。突击组飞渡界河,猛扑上去,生擒朱鼎坤及其随从4人,缴获快慢机枪2支、短枪3支。朱鼎坤被生擒,靖泰边区人民无不拍手称快,盛赞靖江独立团为民除了一大害。

 

奇袭白衣堂

 

白衣堂据点是日军在靖城和生祠堂之间构筑的一个较大据点,驻有伪十九师陈正才部一个加强连。有三座坚固碉堡,碉堡外面又以围墙、河沟、铁丝网、竹篱笆围护着,阻碍了县独立团进出东兴、侯河两区的交通。敌人盘踞以后,周围村舍鸡犬不宁,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县团决定拔除这个伪据点。由于敌人工事坚固,弹粮充足,县团召开军事干部会议进行讨论分析,决定先疲劳敌人,然后化装奇袭。

 

1944年5月10日夜晚,县团先派侯河区队分两路作骚扰性袭击。这夜,据点周围的狗吠声,榴弹、步枪声连成一片,一直闹到天亮。以后连续几天晚上,县团又分别派一个排兵力配合民兵去轮番包围、袭击,火力一天比一天猛烈,拖得敌人几天几夜不敢合一合眼皮,急急盼望援兵到来。

 

17日傍晚,县团派人穿插到白衣堂两侧,割断据点通往靖城和生祠的电话线,将自带的电话机接到线路上,冒充靖城日军通知白衣堂伪军,要他们明天一早配合皇军下乡“扫荡”;又冒充白衣堂伪军,告诉生祠堂的伪军,说这里完全可以坚持。孤守在白衣堂的伪军信以为真。他们相信,只要死守到天亮,危机一定会解除。

 

18日晨,县团二连连长赵英奎化装成“日军小队长”,侦察参谋季藩化装成伪军“中尉”,侦察员丁金元化装成“翻译官”,率领着10多个“日本兵”和1个排“伪军”,于白衣堂之东上了靖泰公路,大模大样地走进白衣堂伪据点。当赵英奎、季藩等正在与伪连长孙国正寒暄时,分散在伪营房内外的二连指战员突然出击。伪军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全部当了俘虏。埋伏四周的部队一听枪响,忙从四面八方扑向据点,当部队赶到那里时,俘虏已全部集中在操场上了。此战生擒伪军113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73支。伪据点被当地老百姓、民兵及区游击队平毁。

 

(市史志档案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