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院长曾是抗战通信兵,给南邮学子讲述烽火岁月

02.09.2015  23:26

  新华报业网讯  9月2日,在南京邮电大学《烽火南邮》首映式的现场,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03岁的老红军、八路军老战士秦华礼回忆起70多年前在太行山战斗的日子,仍历历在目。“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一曲《在太行山上》,唱出了一位百岁老人对峥嵘岁月的回忆。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是太行百姓投身抗日的生动写照。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9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地处太行腹地的山西省武乡县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那时的武乡县总人口不过才14万,却有1万4000名青壮年参了军,9万人参加各种群众抗日团体。秦华礼是全程参与八年抗战的亲历者,当时在129师担任电台台长,跟随刘伯承师长一直转战在太行山区。“1940年百团大战时,我守着电台机器,8天8夜都没有合眼。因为发报及时,秦基伟将军奖励了我一条毛毯,那可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件战利品,现在还收藏在家里呢!”关于太行山,秦老珍藏的回忆比他的满头银发还要多:既有死里逃生的突围,也有为保护他而倒下的战友,还有百姓的牺牲奉献。在他眼里,巍巍太行,是血染的热土,是队伍发展壮大的根脉。秦老所在的129师,东渡黄河时只有9000人,抗战胜利离开太行山时,已经有30万人,成了威名远扬“刘邓大军”。

  “战争是十分惨烈的,每天都有战友流血牺牲,每天都有无辜百姓惨遭日本强盗的烧杀淫掠。然而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的血肉之躯,全民族统一战线构筑的铜墙铁壁成就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之路,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温抗战历史,就是要弘扬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这部由南邮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筹划、拍摄的,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录片《烽火南邮》中,秦老的殷切希望真切而朴实。“除了秦老之外,我还拜访了丛雁、秦剑秋等7位抗战老兵,虽然都是耄耋之年,有的甚至是年逾期颐,但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回忆,诉说他们的亲身经历,常常连续口述几个小时,为我们的拍摄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资料。”南邮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缪云伟是纪录片的主创人之一,在两个多月的拍摄期间,时常会感慨:“正是这些老革命们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排除万难,英勇斗争,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葛灵丹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