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帅抗战老兵”陈廷儒返回苏州 老伴送上拥抱

06.09.2015  13:47
陈廷儒回家了,一到大门口,早就迎候在此的夫人送上一个大拥抱。 张慧军 张文洋 摄

  昨天下午3点一刻左右,9月3日胜利日大阅兵中,最年长的参阅老兵,来自苏州军分区第五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的102岁新四军老战士陈廷儒乘坐京沪高铁回到苏州。扬子晚报记者跟随苏州军分区的领导,从苏州高铁北站一路护送到陈老家里。作为唯一一家全程参与迎接的媒体,扬子晚报记者获悉了陈老阅兵背后尚未公开的故事。

  通讯员 张慧军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马义

  受阅老兵归来

  102岁老英雄一下高铁就接受采访

  9月5日15时12分。苏州高铁北站。

  “嘟——”随着一声长笛,G117次列车稳稳地停靠在3号站台。16号车厢门徐徐打开,一张因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而广受全国人民崇敬的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最年长的参阅抗战老兵、102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陈廷儒载誉归来!

  “欢迎老首长凯旋!”早已迎候在此的苏州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杨晋,军分区政委李再胜箭步迎上去,向老英雄敬礼,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媒体记者也过来将陈老团团包围。陈老不顾劳顿,停下脚步,在站台上第一时间现场接受采访。“这次能够参加阅兵,我是沾了岁数最大、身子骨还比较硬朗的光……”陈老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和谦虚。

  到家,老伴迎上来一个大大的拥抱

  昨天下午,当陈老回到他位于苏州网师园的家时,陈老的夫人程璧珍阿姨和子女们,早早迎候在家门口的马路边,程璧珍阿姨还特意穿上喜庆的大红旗袍。陈老刚一下车,程阿姨就给了老伴一个大大的拥抱。

  陈老的子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其实陈老的此次北京之行,原先是安排母亲程璧珍一起陪同过去的。就在出发前,身体一直棒棒的程璧珍突然身体不舒服,多次心悸,甚至还出现一次心梗,只得放弃陪同。

  直到现在,关于母亲程璧珍身体上出现的种种不适,陈老依旧不知道,子女和老伴程璧珍也不打算告诉他。“这么多年来,两老口有个默契,互相通报情况时,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聊聊阅兵小秘密

  长时间敬军礼发自内心“不由自主

  陪同陈廷儒赴京的女婿王三才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原先的排练安排中,老兵们是挥舞着国旗接受检阅,后来被告知取消“规定动作”,改为“自由发挥”。在当天的直播镜头中,陈廷儒行了一个长时间的军礼。陈老对这个军礼有个说法,“心里揣着党和人民的胜利,当时不由自主地敬起军礼……

  陈老说,感谢党和人民把我们这些老同志照顾得很好,国家第一次为纪念抗战胜利而阅兵,第一次组织抗战老兵参加阅兵,意义重大。

  饮食“肉无骨鱼无刺”,随时“被合影

  陈老英雄在北京享受到的是“国宝“待遇:每天有专门人员进行护理,血压一天要量五六次。一旦有细微变化,一个电话就会有五六位专家过来会诊。还有营养膳食专家,为抗战老兵研究和配备每日的饮食。“要求很多也很高,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肉里没骨头,鱼里没刺。

  作为最年长的参阅老兵,陈廷儒在驻地“人气”相当高,不时有人上来要求合影留念。有一天,在驻地宾馆的电梯口,抗战老兵老艺术家田华遇到陈廷儒,互相致敬后离开。当田华得知陈廷儒已经102岁,是老兵方队中最年长的抗战老兵时,立马从电梯口折返回来,要求和陈老一起合个影。

  阅兵当天怕迟到,一大早就睡不着了

  “老人家一直说,他的长寿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不过,对于此次参加阅兵,陈廷儒可就不那么淡定了。

  王三才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为了照顾这些抗战老兵,上面规定,老兵方队是3日上午9点左右,准时从驻地出发。可那天早晨,老人家一反常态,5点多就醒了。“我一看,他已经自己就穿好衣服,说要去参加阅兵。我赶紧劝他上床再休息一会,养足精神。”老人家只好又脱了衣服上床休息。可老人家这哪能睡得着?反复几次,到了7点左右,老人家再也睡不下去了,只好起床。

  小花絮

  陈老有点忐忑 “荣誉太多不太好

  有趣的是,昨天陈廷儒有点“忐忑”,一直反复对身边的人说,作为抗战老兵中的一员,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国家这次给我的荣誉实在太多、太大了,这样是不是不太好?”苏州军分区领导赶紧在一旁安慰他:“习近平主席都说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您当年挺身而出赴国难,这份荣誉您受之无愧! “

  那套定制新四军军服 要当传家宝传下去

  对于身上的那件崭新的新四军军服,陈老表示,回家后他一定会保存起来,要把它当传家宝传下去。“当初抗战胜利后,我接受日本鬼子投降时,都没穿过这么好的军服。

  王三才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次老兵方队的新四军老战士也就近30人,每个人的新四军军服,都是量体裁衣,特别定制的,基本上每套的尺寸都不一样。

编辑:刘林